高職高專[切換]
      大學路 > 高職高專 >高職專業 >正文

      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

      2024年04月03日 05:29 | 大學路

      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相關內容,小編在這里做了整理,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關于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

      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

      大。上海杉達學院位于上海市,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成立的民辦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入選教育部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試點院校、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首批試點院校,它的教師流動性是非常大的。教師,以教育為生的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按照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在規定的時間節點內,根據學校設施條件和個人職稱專業。

      高職院校發展存在哪些問題

      一、新形勢下民辦高職院校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生源危機。
      1.高考報名人數總量的減少
      據中國教育在線數據庫統計,2012年江蘇省報名參加高考的有47.4萬人,報名人數比2011年減少了2.49萬人。而今年共有45.1萬考生參加考試,相比于去年的47.4萬人,又減少2.3萬人。高考報名人數持續下降,而錄取人數基本還是保持一定的增長趨勢,一增一減讓身處高等教育鏈條末端的民辦高職院校率先感受到了招生難。
      2.“入學零門檻”導致考生及家長對注冊入學產生誤解
      “注冊入學”使院校和學生的位置發生了根本變化,歷來是學校通過高考選擇學生,而現在卻是學生選擇學校。使得一些辦學特色不鮮明、教學質量不高、畢業就業率一般的民辦學校面臨生存危機。另外,上大學不要分數讓一些家長及考生對學校產生懷疑(學校是否正規、文憑是否有效、就業是否有保障等),這就導致只有一些成績差的同學才選擇注冊入學的民辦高校,使民辦高職院校的招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學生綜合素質低。
      學生只要參加高考就能進入民辦高職院校學習,這意味著一些成績非常差的學生也可以進入高校學習,這些學生往往中學時期在思想、行為、心理上就偏離常態,進入大學后無疑會給學校的管理帶來很大壓力。
      隨著歷年低分考生的進入,一些高職院校的教師明顯感覺到了教學壓力,大多學生的基礎太差,甚至難以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坝袝r候我得講一個初中課本上的知識,讓我有種回到中學課堂教學的感覺?!币粋€民辦高職學校的教師如是說。當前很多民辦高職院校在師資力量、教學力量投入不足的情況之下,一味地用“低分”換取“生源”,最終換來的可能是畢業生素質的降低。
      (三)就業壓力大。
      2012年江蘇省高校畢業生總數52.6萬人,而2013屆高校畢業生總數是53.2萬人,總量達到歷史最高點,主要增量在研究生和本科生。江蘇省教育廳學生處處長林偉指出,與2010年相比,2013年本科畢業生將由20.5萬增加到24.5萬,畢業研究生由3.3萬增加到4.5萬。這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不僅要與自己同等學力的競爭,還要與本科生、研究生競爭,對于底子太薄的民辦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來說,這無疑給他們的就業帶來了無限的競爭壓力,也給民辦院校的就業工作帶來挑戰。
      (四)師資結構不合理。
      目前,民辦院校的師資結構不盡合理,主要來源是離退休教師和社會招聘教師。這種師資結構制約著民辦院校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隊伍老化嚴重,這些老教師雖然職稱較高,教育教學經驗較豐富,但畢竟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們對于問題學生的管理一般力不從心,同時對于教學往往也缺乏拼搏精神和現代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師資隊伍不穩定,流動性較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這不利于教育質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學院體現自己的特色。
      (五)生存的惡性循環。
      如果招生數達不到預期目標,沒有一定的辦學規模,那么民辦院校將難以生存下去,沒有學生就沒有收費,沒有收費,學校就沒有辦學經費,學校就難以運轉。所以民辦學校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把招生工作做好。然而,沒有投資就難以有好的專業及優秀的教學團隊,顯然要想招來學生也很難,這將使民辦學校陷入生存的惡性循環之中。
      二、民辦高職院校的發展出路
      (一)加大宣傳力度,彰顯辦學特色。
      1.消除誤解
      在近幾年的“注冊入學”中,多數高職院校加強了招生宣傳的力度,但還是有不少考生和家長表示非常迷茫,甚至無所適從。其主要原因是對“注冊入學”模式本身陌生,使考生及家長產生了“花錢就能上”,是“教學質量差的院?!钡恼`解。因此*和學校必須加大對注冊入學制度的宣傳力度,讓社會、考生及家長認同“注冊入學”這一模式,消除社會歧視,給注冊入學一個合理的解釋。
      2.特色創新
      面對激烈的生源競爭,民辦院校的核心競爭力,就在有自己的特色。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模仿公辦學校辦學模式,是死路一條;民辦院校之間同質化,也是死路一條。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在高等教育領域,特別是在民辦高等教育領域中占一席之地,才能使培養的學生受到生產一線單位的歡迎,才能為畢業生就業開拓一條康莊大道。自身特色的形成和突出,則在于不斷創新。通過辦學思路創新、管理機制創新、專業建設創新、課程設置創新、教學方法創新等手段,讓學生及家長滿意、單位滿意、*滿意,創造出自己在高等教育領域中其他院校不能替代的獨特地位。
      (二)校企資源深度融合,構建新的人才培養模式。
      在當前形勢下,一線企業需要動手能力強,素質高的技術型員工,很多民辦高職畢業生卻因自身綜合素質不高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兩者形成了鮮明的矛盾。為此各民辦高職院校必須以崗位需求為導向,適時調整專業結構及人才培養方案,大力施行課程改革和建設,讓生產一線工程師參與課程建設與教學工作,讓學校的大門面向企業,使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習實訓教學的雙向互動教學,將學校的理論教學與企業的實際工作有機融為一體,是一線企業的需求,也是高職院校的需要,這樣培養出的畢業生才能真正適應社會需求。
      (三)加強內部管理,促使各項工作高效有序運行。
      1.充分突出院長的“主體”作用
      民辦高職院校因其所有制性質有別于公辦高校,院長不一定是法人,而是由院董事會聘任,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院長只是辦學者,而不是學校所有者。因而,在辦學過程中,必須充分突出院長的“主體”作用,發揮院長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僅要將學校管理好,還要著眼于學校的未來,走出校門,籌資金、找生源、搞合作。如果院長只抓校內的管理和教學,而看不到校外廣闊的、潛在的市場,那么在激烈的競爭中,勢必將舉步維艱。另外,突出院長的“主體”作用,還要求院長真正確立“當家人”的思想,充分結合學院實際,嚴格實行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地提高辦學效益。
      2.建立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
      教師關系到民辦學校辦學的質量和發展前景。沒有一支結構合理、穩定的教師隊伍,民辦高職院校教育質量將無法得到保證。民辦學院應根據學校的實際,讓本校的教師待遇盡量與公辦高校教師靠近,為教師提供晉級、評優、業務進修的機會,提供醫療、住房、社會保險等福利待遇,消除教師的后顧之憂,使教師愿意到民辦高校任教,建立和完善教師薪酬制度和福利制度,保障教師的各項待遇。

      教育部:職業教育師資不足 職教老師缺口40萬

      用正在崛起的“半壁江山”來形容高等職業院校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位置,一點也不為過。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共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1169所,占高??倲档?1%以上。2007年,高職在校生為861萬,約占普通高校的50%;招生283萬人,約占普通高校的50%。

      “規模發展迅速,質量提高艱難。”天津石油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李英波這樣形容高職教育的處境。

      教育界人士最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紛紛指出,如果再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支撐這“半壁江山”的基石隨時面臨危險。

      6月28日,在天津舉行的2008年中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高峰論壇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黃堯坦言,我國職業教育當前的兩大突出問題,一是投入不夠,二是師資不足。

      “這幾年,職業院校擴大招生達到了810萬人,2002年時還不到400萬人,如今翻了一番。但是教師的數量還基本上維持在上世紀末的水平。大體上換算,缺40萬人左右?!彼€說,從事職教的教師不僅數量少,而且專業知識、實踐教學能力相對還比較弱,這與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確實明顯不相適應。下一步職業教育要想提高質量、加快發展,解決師資缺口問題迫在眉睫。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字,在中職連年擴招的情況下,生師比也在逐年升高, 2000年為16∶1,2003年不到18∶1,2005年就已超過21∶1。據測算,2010年中職在校生可達到2200萬左右,即使按照生師比21∶1計算,至少還有30萬的缺口。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高職學校的生師比并未達到教育部制定的18∶1至15∶1標準。

      雖然上海高職院校的生師比達到了教育部18∶1的合格標準,但是還存在著專職專任教師不足、年輕教師和兼課教師流動性大的問題。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王奇說,該市高職高專師資結構呈啞鈴形,兩頭大中間小,專任教師中新教師多,*教師多為本科院校退休教師,中年教師缺乏。根據在16所高職院校的調研發現,40周歲以下的青年教師總體數量接近50%,有5所學校青年教師占60%,比重的學校占78%。大學畢業直接任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的占70%左右,而從企業調入的所占比例不超過10%。

      在西部欠發達地區,職業教育師資問題尤為突出。貴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談奕認為,招生規模的擴大、老職業學校的擴建、新職業學校的上馬,“對貴州職業教育師資隊伍是一個巨大的沖擊”。

      據她分析,貴州的職業教育師資大多來自中專和初高中學校,大都沒有系統接受過高等職業教育的培訓,大都少有甚至沒有參加職業技術課程實踐。貴州省培養的職業院校畢業生大部分輸出到沿海地區,然而能很快在沿海地區企業中脫穎而出的卻微乎其微。這是因為,這些企業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水平,但貴州的職教師資對此毫無接觸或知之甚少。

      更為嚴重的是,貴州的“孔雀東南飛”現象十分突出,特別是骨干教師和應用型專業教師流失幾率遠遠大于理論課教師。

      以上就是上海杉達學院教師流動性大嗎全部內容了,了解更多相關信息,關注大學路。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上一篇: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有什么專業 下一篇: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有什么專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