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8日 11:09 | 大學路
小編今天整理了一些旅游管理專業就業難嗎?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對于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選擇報考了高職高專學校,其實即便是只能考上高職高專學校也不必氣餒,畢竟許多學子從高職高專學校畢業出來,也能夠找到很好的工作,想要保障自己未來的就業問題,在報考高職高專學校的時候,要選擇一門好的專業,專業掛鉤就業問題,選擇就業發展前景好的專業,更有利于保障自己將來畢業之后能夠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小匠老師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一下就業發展前景較好的高職高專專業,對于這些專業感興趣的考生,可以選擇報考。
第一:機械類專業在高職高專學校當中,有許多考生選擇的機械類專業,機械類專業適合男生來學習,因此從每年的報考數據來看,報讀機械類專業的主要是以男生居多,機械類專業主要包括數控專業、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專業、機電一體化專業、模具設計專業、汽車維修專業、工業設計專業等,我們可以發現機械類專業主要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學習機械類專業的學子,專業技能越高,那么畢業之后則更有就業競爭力。
第二:化工類專業選擇高職高專學校中的化工類專業也是不錯的選擇,化工類專業畢業出來的學子也是很好就業的,可以選擇報讀的化工類專業主要包括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應用化工技術專業、油氣儲運專業。
第三:師范類專業對于畢業之后想進入教育行業發展的學子,推薦報考高職高中學校當中的師范類專業,師范類專業畢業出來的人才其實也是很好就業的,可以專門從事與教師相關的工作,師范類專業主要包括數學教育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教育專業等。
第四:電子電氣類專業學習電子電氣類專業畢業之后也有一定的就業發展前景,我國有多所高職高專學校都有開設電子電氣類專業,主要包括有電子信息技術,專業,電氣自動化專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氣工程專業、信息安全專業等。
第五、財經類專業高職高專學校當中的財經類專業其實也是很熱門的,不僅適合男生來學習,也適合女生來學習,財經類專業主要包括有會計學專業、市場營銷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等。
除了上面所介紹到的這5類高職高專專業以外, 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醫藥專業以及鐵道工程技術專業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也是就業前景很好的高職高專專業。
其實每一門高職高專專業都有其就業發展潛力,只要專業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就不必擔心自己畢業之后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對此,大家是怎么認為的呢?
旅游管理專業就業難,就業方向有:新型住宿接待業、特色餐飲業、旅游景區開發、旅游商品生產與*、旅游農業、旅游工業、旅游新興服務業、旅游文化娛樂業、旅游交通運輸業、旅游勞務輸出。 這些領域就業增長快、潛力大、帶動性強,而且能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加快發展。
旅游管理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本來被寄予厚望,諸多高校相繼設立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管理等相關專業,以迎合旅游業蓬勃發展的形勢。
然而細數旅游管理專業畢業生在求職大潮中的效果和反響,并沒有看到專家們分析的樂觀景象,畢業生甚至在考研、考公務、就業等選擇中遭遇諸多尷尬,這門專業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頹態畢現。
擴展資料:
旅游管理畢業生的尷尬
一、考研受限。
根據教育部公布數據,2016年全國考研報考人數共177萬人,同比增長7%,打破了2014 年及2015年報考人數兩連降的勢頭。這對于本科畢業生來說,并不是個好消息,對于旅游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二、考公務員受限。
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是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知識,能在各級旅*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單位從事旅游管理工作的專門型人才。然而,在歷年國考和各地公務員考試中,很難發現帶有“旅游”兩個字的專業需求,這讓試圖進入旅游管理部門、相關事業單位的畢業生陷入無奈和尷尬中。
參考資料來源: 人民網-中國10大失寵專業出爐?旅游管理榜上有名
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旅游管理學科的研究進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旅游管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關于旅游管理論文 范文 一: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分析現代學徒制是產學研相互融合的結果,也目前國際職業 教育 發展中關鍵的模式。旅游管理專業是高職教育階段重要的專業之一,在我國旅*業一片大好的前景下,基于學徒制教學模式,加強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研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一、現代學徒制概述
作為的現代學徒制模式,就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與師傅的聯合傳授,以提升學生現代化職業技能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現代化學徒制流行于歐洲地區,從2014年開始才逐漸在我國高職教育領域開展。實行現代學徒制教學,需要開展聯合培養、校企合作等,對學生實施雙重管理和教育。學生在接收職業教育過程中,不僅是在校學生,更是學徒工。這種教學培養模式,更加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還能夠對優化整個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等起到關鍵的作用。
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在我國旅*業不斷發展的今天,社會急需大量的旅游管理專業的人才,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培養的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超的服務技能等,同時還需要具備創新精神,具有較強的 社會實踐 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現代學徒制的出現,符合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技能培訓,是時代發展過程中對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的需要。
(二)與其他高職專業課程相比,旅游管理專業屬于隱形的服務行業,對 文化 素質、服務意識等要求更加嚴格,并且要求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去,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旅游企業在選擇人才過程中,需要從服務技能、敬業精神、職業道德、工作 經驗 等幾個方面綜合考察應聘者。根據旅游管理專業這一特點,在現代學徒制背景下,加強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進行改革顯得很有必要。通過現代學徒制中教師與師傅的傳幫帶,幫助學生更好的聯系實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三)現階段我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開展過程中,盡管很多高職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辦法,但是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還存在教學方式陳舊、教學設施落后、人才培養模式單一等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還需要利用現代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對高素質旅游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三、現代學徒制視角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途徑
(一)高職院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機制
高職院校需要加強與旅游企業的合作,和旅*業一起構建現代學徒制協同育人機制,教學團隊組成部門包括旅游企業的師傅、高職院校教師以及專*教學人員等,負責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工作。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期間,需要經歷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的過程,這種螺旋結構的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首先在學校由專業教師傳授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進入企業中由師傅指導,回到學校后進行繼續學習,最后在進行實習過程。經過這種現代學徒制螺旋式的人才培養模式,旅游管理專業的 畢業 生在畢業后自身掌握了豐富的專業經驗,養成了養好的職業習慣等,對提高學生就業具有顯著的效果。
(二)擬定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
校企合作單位需要根據旅*業職業發展對人才在素質、能力、知識等方面的要求,對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培養目標以及教學任務等明確定位,同時加強課程建設等,共同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充分利用高職院校以及企業中的各種資源,構建各個教學培養模塊等,適應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旅游專業人才為目標。
(三)共同制定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標準
校企合作單位從職業工作崗位任務著手,根據國家相關職業考核標準等,構建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課程標準,加強對適應現代化學徒制的專業課程開發。在課程目標中,需要明確人才素質培養目標、教學目標,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界定。同時,高職院校還需要和旅游企業一起,對整個旅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設計進行優化,為課程實際運行提供依據。
(四)高校和合作企業一同制定教學與生產過程的對接
為了能夠實現教學過程和生產過程的有效對接,幫助學生更快的掌握職業技能,幫助學生盡快的了解各個服務環節對能力、素質等的需要,同時熟悉企業對人才的客觀需要等,認真分析旅游企業各個崗位中對管理技巧、 接待禮儀 、崗位任務等續期,制定有效的評價指標和方式,通過考核評價的引導,讓學生更快的熟悉這些技能,將理論知識迅速轉化為專業技能。
(五)加強教學評價模式改革
根據旅游職業認證考試標準、崗位晉升標準等,構建有效合理的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評價模式。應該與旅游企業一起,制定明確的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等,告別傳統以筆試為主的評價模式,注重對學生全面能力的考核。在學生參與實踐過程中,師傅也可以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將評價分為幾個重要的部分,根據每一個部分的重要程度劃分權重等,幾個部分的綜合就是學生的評分。
(六)加強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師隊伍建設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組建一支素質過硬、專業技能突出、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合理的優化教師資源配置等,積極開展各項教學科研工作等。
四、 總結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改革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視角下。旅游管理專業改革過程中,需要加強校企合作辦學,建立有效的教學課程體系、教學評價體系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學質量提升。
關于旅游管理論文范文二:旅游管理課堂教學論文摘要: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課堂 教學 方法 ,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作為旅游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是融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知識體系,切實貫徹實施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情境項目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可行的教學方法。在課程教學中,通過八大課堂情境項目的設計與組織,對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關鍵詞:情境學習理論;課堂情境項目;“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
課程知識的獲取途徑可以分為“教”與“學”兩個雙向過程,其中的“教”帶有更多的被動含義,而“學”則更強調主觀能動性。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教”“學”是互動互促的兩個環節,兩者不可偏廢。旅游管理專業是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型學科,特別是在導游、規劃、酒店、禮儀等各個課程教學中更應強調師生的互動,而要達到互動融通則可以通過課堂情境項目訓練和課外實踐鍛煉等具體方式實現這一目的。目前有相當多的學習特別注重課外實踐鍛煉,但對于課堂教學則關注較少,故本文主要探討基于情境學習的“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課程中的課堂模擬項目訓練的設計與組織問題。
一、情境學習理論的基本內涵
情境理論(SituativityTheory)和情境學習(Situatedlearning)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1,2]該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一個個體性的意義建構的心理過程,而更是一個社會性的、實踐性的、以差異資源為中介的參與過程。知識的意義連同學習者自身的意識與角色都是在學習者和學習情境的互動、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動過程生成的,因此學習情境的創設就致力于將學習者的身份和角色意識、完整的生活經驗、以及認知性任務重新回歸到真實的、融合的狀態,由此力圖解決傳統學校學習的去自我、去情境的頑疾。情境學習兩條學習原理:第一,在知識實際應用的真實情境中呈現知識,把學與用結合起來,讓學習者像專家、“師傅”一樣進行思考和實踐;第二,通過社會性互動和協作來進行學習。情境學習理論的興起對傳統的教學模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情境認知理論指導下形成了拋錨式教學模式、隨機進入教學模式和認知學徒制教學模式三種教學模式。[3]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許多教育者創設了與其專業課目相應的教育方式,如在學校里設置作坊、廚房、溫室、花園,把他們作為教室;在真實世界中進行角色扮演,如進行軍事訓練;開展實地考察旅行,如考古挖掘、在外國文化中進行參與性觀察等;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讓學生接受工作培訓;在體育、音樂、藝術表演的實際情境中學習這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等等。
二、情境項目訓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情境學習理論實際上已經在許多學科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軍事領域內的模擬仿真,就是在軍事方面進行建模,然后利用仿真的技術進行模擬戰局、戰略、戰術的方法。在企業經營管理相關專業中廣泛應用的沙盤模擬訓練系統,更是將情境理論應用到了實實在在的課堂教學。目前在旅游管理相關專業中,情境學習理論僅在導游課程中得到了較多的運用,部分研究者還特別總結了該種方法的具體應用成果。[4,5]對于旅游規劃課程而言,切實貫徹實施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情境項目訓練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也是可行的教學方法。
(一)社會工作的迫切需求,實現學校到社會的無縫對接
旅游管理專業在近十年的發展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態勢,2014年全國各層次旅游院校共招生28.9萬人,其中本科層次招生達到53386人。然而,超大規模的在校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卻并沒有被社會所認可,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困擾各部門的頭等大事。旅游管理專業(主要是本科層次)則幾乎是為社會所拋棄,行業就業率僅為20%左右。我們不排除其他許多因素的影響,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是許多企業或單位的管理者對于高校人才培養的不認可,從學生到職員要有一個很長的過渡階段,而這需要企業或單位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重新培訓教育。有鑒于此,高校必須重要社會工作的實際需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關注當前的社會 熱點 焦點問題,將企業或單位的需求納入課堂教學體系,為實現學校到社會的無縫對接而努力工作。
(二)學生群體的鍛煉需求,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新途徑
在大學期間,學生基本上是過著三點一線式的生活,教室、宿舍、食堂成為數年大學生活的最全面的印象。目前,有相當多的學生開始將注意力轉向學校各社團或社會*工作,但大部分的事務與所學專業沒有任何關系,不僅不能有效地推進專業學習,反而是將專業學習作為一種負累。造成這種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學校、教師沒有關注學生群體的專業鍛煉需求。本人曾在課堂上詢問全班學生,到過滕王閣景區的不到20%,且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因持有導游證而免費游玩的。許多學生都明確說如果老師或學校如能組織景區、賓館、旅行社等實訓活動,他們非常愿意參與。有據于此,許多學校也組織了較長時間的實習實訓活動,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所有學校、所有院系、所有課程都能有時間進行課外集中式的實習實訓活動,如江西 財經 大學的學分制和二專制對課外實習實訓活動的開展就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制度。為此,如能在當前的制度框架下,有效地利用短短的課堂時間,將課程知識點與情境項目訓練結合起來,相信會獲得較好的效果。
(三)教師能力的充分展現,推動教師全面統籌的新方向
在傳統的教學組織模式下,作為教學主體地位的教師,往往只是知識的傳授者,不能有效地了解學生的需求,也就不能去創新知識,更不能達到提升自我的目標。目前專職教師的能力總體上可以體現在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三個方面,由于教師個體間的差異以及某些學科專業方面的不同,教師能力往往有所倚重。但在旅游管理專業方面,我們現在則越來越強調雙師型甚至是三師型教師,不僅僅是只能在課堂上站上45分鐘,更重要的是在40分鐘內能將自己的社會實踐和科研成果轉移傳導到課堂上,并將在課堂上的新思考再次融入社會實踐和科研探索。課堂情境的設置需要我們主動學習,特別是能將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某些案例通過教學設計在課堂上完整地展示出來,而這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設計水平,更是對課堂組織和課外閱歷的考驗。
(四)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促進旅游管理專業的新發展
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應該從單一型走向多樣化,要能在大學課堂上就初步掌握相關專業技能技巧。目前有關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越來越多,許多高校也都紛紛提出了多種改革舉措,如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企業學院制”人才培養模式,遼寧科技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雙體系”模式,江西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三環四段五聯動”模式,等等。有些高校還據此成功申報了國家級教學質量工程,如天津商業大學的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湖北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從目前各院校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來看,實踐教學都被提到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課堂作為進入真正社會實踐的起步環節,模擬項目教學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是推進旅游管理專業新發展的起始一環。
三、“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課程情境項目訓練的設計與組織
“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是旅游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融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知識體系。但胡海勝: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的情境項目設計從目前來看,本門課程由于存在與其他課程內容相重復等問題,導致學生上課的熱情不高,有一定的大學情緒。針對此類問題,本人在課程教學中,采取了課堂模擬項目訓練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
(一)情境項目設計
根據課程的內容安排,我們編排設計了一個綜合測試項目、八個重點課堂情境項目,綜合測試項目是利用課外時間完成校園AAAA級旅游景區提升規劃,課堂情境項目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八個方面的情境式模擬項目,包括旅游資源調查與評價、旅游市場分析、旅游 營銷策劃 、旅游產品體系設計、旅游項目策劃、旅游線路設計、旅游可行性研究和景區門票管理。總體來看,在課程所有內容中,除概念體系、理論方法、研究回顧三部分不好直接設計與其相對應的項目外,在營銷策劃、主題定位、功能分區、項目創意、景區管理等主體內容方面可以更好地設計相關的模擬項目,而這也正是本門課程最為核心的內容。除以上八個項目外,在課堂上我們還穿插了一些小的情境項目訓練,如南昌市的主題 口號 、景區名稱命名、旅游廁所智慧化設計等。
(二)情境項目組織
情境項目的組織過程遵循了提出問題—初步分析問題—重點分析問題—回顧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程序,具體組織過程見圖1。作為江西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本課程的教學時長是48課時,每周3節連續上課,主要是安排在下午或晚上。考慮到敘述的方便及針對性,我們以下午課程為討論對象。由于是下午2點開始上課,因此不可避免地會有許多剛睡醒或者是會打瞌睡的同學。針對這種具體情況,我一般是在開課時就將模擬項目的要求告知同學,大約用時5分鐘,以使同學們能進入模擬項目的環境中,而通過他們要具體去參與的方式,也可以激起他們的能動性而不致聽課時毫無目標。在接下來的20分鐘,我會快速地將本周所要講授的課程內容梳理一遍,其中特別是要強調與情境項目高度關聯的某些知識要點。在第一節課下課后,可以通過走入學生之間與他們聊天的方式,獲取他們對該情境項目的初步認知想法,也同時可以為接下來的具體安排予以重新考慮。在第二節課,我將根據情境項目的具體內容,安排個人思考和團體研討兩個環節,個人思考的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然后再隨機組成由3-5個人組成的小團隊中繼續討論,時間一般控制在15分鐘。經過個人思考和團體研討兩個環節后,再用5分鐘在紙上寫下他們的具體構思。在剩下的15分鐘,我會邀請若干團體上臺匯報他們的構思,由師生共同點評,特別是要讓其他團隊成員來點評,激發相互間的創意思潮。如果15分鐘還不夠的話,一般會順延到課間休息時間和第三節課的前30分鐘左右。在第三節課的剩余10分鐘內,我會再重新將第一節課所提的課程內容再度重點“回爐”,詳細闡述其中的原理和方法,讓有問題的同學提問并回答。在最后的5分鐘內,我將總結該項目和本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并讓學生預習下一章節內容。
(三)情境項目考核
為提高學生參與情境項目學習的積極性,本門課程的考核體系也做了重大改革,由原來課程考試更改為課程綜合測試,即原來的總成績=最終考試成績占比80%+平時成績占比20%,更改為總成績=課堂情境項目占比50%+綜合測試項目占比30%+出勤效率占比10%+課外互動占比10%,重點突出課堂情境項目參與、完成的效率和質量。在每次課堂討論過程中,均由教師和課程助手詳細記錄參與過程,實現公平公正的綜合評價體系。基于情境學習理論的課堂情境項目訓練是“游目的地開發與管理”課程教學中的一次嘗試,從目前進行的教學過程來看,學生參與積極性較高,對旅游規劃和景區管理的基本理論與技術方法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不過,受制于教師水平以及課堂時間、教學設備等限制,該教學方法仍然要與課外的實踐教學相結合,特別是如果能通過建立旅游景區實訓實踐基地,將課堂放在實景地教學,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胡海勝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對美國《教育傳播與技術研究手冊》(第三版)的學習與思考之三———關于“情境理論”與“九種情境化教學策略”[J].電化教育研究,2013(9):24-29.
[2]J•萊夫,E•溫格.情景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劉義,高芳.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與情境認知教學模式簡析[J].教育探索,2010(6):88-89.
[4]張素梅,張秋敏.基于工作情境的導游實訓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0(3):137-138.
[5]張建,程鳳春.名校長基地培養模式探析———基于情境學習理論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4(1):44-48.
關于旅游管理論文相關 文章 :
1. 有關旅游管理論文范文
2. 2016旅游管理論文參考
3. 旅游管理論文
4. 關于旅游管理畢業論文范文
5. 旅游管理論文范文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大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