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高職教育辦學指導思想(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很多朋友對這方面很關心,大學路整理了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
本文目錄一覽:

高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高職教育辦學指導思想
課程開發是指通過需求分析確定課程目標,再根據這一目標選擇某一個學科(或多個學科)的教學內容和相關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實施、評價、修訂,以最終達到課程目標的整個工作過程。高職課程開發必須確立全面發展、能力為本、職業定向的指導思想,在課程開發中要遵循適應性、實踐性、開放性、靈活性、多元性的原則。
課程開發 指導思想 原則
課程是高職教育一切問題的核心。無論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還是專業建設與改革,都必須落實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上。因此,了解與確定科學的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和原則,決定了高職人才培養的價值取向與質量高低。
一、課程及課程開發的含義
1.課程的含義
課程是教育領域中使用最廣泛的概念之一。但是,對課程的定義卻是最紛繁蕪雜,歧義最多。迄今為止,人們對于課程的定義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論。
在西方,“課程”一詞來源于拉丁文詞根,指“跑道(racecourse)”。西方課程論專家奧利瓦(Peter F. Oliva)根據對各種課程定義的研究提出了13種本質觀:(1)課程是在學校中所傳授的東西;(2)課程是一系列的學科;(3)課程是教材內容;(4)課程是學習計劃;(5)課程是一系列的材料;?(6)課?程是科目順序;(7)課程是一系列的行為目標;(8)課程是學習進程;(9)課程是在學校中進行的各種活動;(10)課程是在學校指導下,在校內外所傳授的東西;(11)課程是學校全體職工所設計的任何事情;(12)課程是學習者在學校所經歷的經驗;(13)課程是個體學習者在學校教育中所獲得的一系列經驗。
在我國,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1)課程即學科?!掇o海?教育心理分冊》中把課程定義為“教學的科目??梢灾敢粋€教學科目,也可以指學校的或一個專業的全部教學科目,或指一組教學科目”。
(2)課程即學習經驗。靳玉樂認為,課程是“學生通過學校教育環境獲得的旨在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教育性經驗”。叢立新在《課程論問題》中認為,“課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所獲得的經驗,這些經驗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水平,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安排的”。
(3)課程即有計劃的教學活動。王道俊、王漢瀾認為,“課程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指為了實現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所有學科(即教學科目)的總和,或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各種活動的總和”。
(4)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和目標。廖哲勛認為,課程是由一定育人目標、基本文化成果及學習活動方式組成的用以指導學校育人的規劃和引導學生認識世界、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媒體。
(5)課程即 教學計劃 。劉克蘭認為:“課程是指實現各級各類學校培養目標而規定的全部教學科目,以及這些科目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開設順序的總稱”。
2.課程開發的含義
課程開發(Curriculum Development)又稱課程設計或編制,是指根據教學目標,運用系統科學方法,開發、編寫、評價課程的理論、原則和方法體系,反映的是產生一個課程的全過程。包括確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設計課程結構、建設課程資源、實施課程教學、開展課程評價、修正課程設計等環節和內容。
二、高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
高職課程開發要根據高職教育的本質屬性與人才培養目標來確定指導思想。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最本質的屬性是它的職業屬性,人才培養目標是“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第一線工作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性人才,因此,高職課程開發要貫徹以下的指導思想:
1.全面發展
課程開發首先要明確“課程是什么”、“課程為什么”的問題?!罢n程為什么”也就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隨著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理論在高職教育界的不斷強化,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課程改革在高職院校的不斷推進,目前出現了幾個不容忽視的傾向:
一是過于強調崗位操作能力培養,忽視職業綜合能力培養;二是過于強調崗位適應性,忽視了職業拓展與提升能力;三是過于強調職業定向性,忽視了人的全面發展。體現在課程開發上,就是實踐課時越多越好的價值取向,造成理論課程越來越少,不足以支撐基礎素質的養成;以工作過程或任務組成教學模塊,造成理論知識支離破碎,起不到培養智能的作用;文化基礎課程可有可無,造成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缺失。
職業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要培養適應特定崗位工作的人,而且是要培養適應崗位變動、職業提升的人,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人。
因此,高職課程開發必須遵循“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充分考慮到職業更新、崗位提升與終身學習的需要。
2.能力為本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服務于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必須具備職業勝任能力,作為培養人才載體的課程及課程體系也就要求體現能力本位的指導思想,這是毋用置疑的。但目前在對職業能力的認識上存在著幾個問題:一是對職業能力的定位不準確,不是從職業崗位的工作需求倒推分析得來的,而是根據學科知識習得養成來確定的;二是對職業能力的分層不清晰,沒有把握好高職與中職的區別,不明白高職的“高”到底高在哪里;三是對職業能力的范疇認識不到位,哪些是職業能力的構成要素?說法不一。
課程開發是要根據培養目標來進行的,所以要明確以下幾點:
(1)職業能力的定位。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某種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影響職業活動效率的個人心理特征。人的職業能力是由多種能力疊加并復合而成的,它是人們從事某項職業必須具備的多種能力的總和,是擇業的基本參照和就業的基本條件,也是勝任職業崗位工作的基本要求。這個職業能力必須是通過對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而得來的,并且是運用行動導向理論歸納提煉出來的。
(2)職業能力的分層。不同層次的教育所確定的培養目標是不同的,也是有層次的。在職業教育這一類型的教育中,存在著職業培訓、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幾個層次,雖然它們都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但是所培養的職業能力是不同層次的。職業培訓主要是短期的崗前培訓,主要是培養某項工作的操作技能,中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從事某個崗位的工作能力,而高等職業教育除了培養崗位能力之外,還應培養崗位群能力、職業發展能力,它們之間應該是一種從低到高的層級關系。
(3)職業能力的范疇。職業能力應該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要素。專業能力是指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專門技能及專業知識,它是勝任職業工作的必備能力。方法能力是指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學習方法,它是實現轉崗、提升、發展、創新的源泉。社會能力是指具備從事職業活動所需要的行為規范及價值觀念,它是作為一個社會人融入人類生活共同體中行使有責任行動的能力。這三要素就是“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它們的整合結果決定著個體在動態變化的職業生涯中的綜合能力。
3.職業定向
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就是職業人才,是行業、企業生產、管理、技術、服務第一線崗位的職業人才。所以,高職教育的課程開發要體現職業定向:一是教學目標指向特定的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與素質;二是教學內容根據特定的職業工作任務來選擇;三是教學實施以特定的職業工作過程來序化;四是課程評價以特定的職業資格、崗位工作規范為標準。
三、高職課程開發的原則
1.適應性
課程開發的適應性主要從三方面來考慮:一是適應社會需求。高職培養的人才是為社會經濟服務的,人才培養的規格必須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那么體現人才培養規格的課程也就必須體現社會需求。二是適應職業需求。高職教育是就業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一畢業走上崗位就能勝任工作,因此高職的課程開發必須貼近職業需求,將職業能力要求作為課程目標,將工作任務作為教學內容,實現課程目標與職業要求、課程內容與工作內容、課程教學與工作過程的零距離。三是適應學校特色。許多高職院校有濃厚的行業背景,有獨特的辦學定位,有鮮明的辦學特色,課程開發應該為培養獨具特色的人才服務,有特色的課程才能培養有特色的人才。
2.實踐性
目標決定內容與順序。高職培養的人才是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能力是根本。在課程開發上體現實踐性,一是課程目標指向實踐能力的培養,二是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實際工作為依據,三是教學實施強調“教學做一體化”,四是考核評價偏重技能的實操。
3.開放性
首先,課程開發主體的開放,課程開發不應只是由學校的教學專家封閉、孤立地進行,而是向行業企業開放,邀請相關技術專家、行家里手參與進來一起開發課程;其次,課程目標開放,課程目標不僅僅是單一的崗位操作技能的培養,而是面向崗位群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第三,課程內容開放,建立與國際職業技術教育接軌的課程模式和教學內容,將行業的新成果、新產品、新技術動態地融進課程內容中;第四,課程實施的開放,一方面,更多地由行業企業的*教師擔任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在時空的安排上建立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教學模式;第五,課程評價的開放,引入社會評價、行業評價、用人單位評價,避免評價的封閉與單一。
4.靈活性
社會經濟的發展日新月異,職業崗位的變化十分快捷,要培養適用人才,高職課程的開發就必須遵循靈活性的原則。一是根據社會經濟、職業崗位的變化,對課程進行動態開發與管理,不斷地將新知識、新技能融進課程之中,體現新要求、新內容,建立起課程動態開發機制:“職業崗位需要評估――課程開發與設置――教材選擇與編寫――課程實施――評價與反饋――修改與調整”,這一過程是不斷循環往復、螺旋式前進的過程;二是建立滿足學生個體需要的選修課系統,貫徹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必須滿足學生不同職業方向追求的個性化需求,所以,要注意開發供學生選擇職業方向的課程。
5.多元性
多元性是指課程開發不只是由學校單方進行,而是由行業企業人員、課程開發專家、專任教師組成的開發團隊來進行。高職教育的目標是為行業企業培養高技能人才,高職課程開發與決策不能缺少行業企業參與。要把用人單位的需求轉化為高職的培養目標,并在課程設計中體現出來。課程開發專家具有先進的課程開發理念和課程開發技術,是將行業企業人員提供的工作任務開發成學習領域的人,在課程開發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專任教師來自教學第一線,對教學規律、教學對象、教學實施有著深切的體會,他們的參與會使課程開發更貼近教學的需要,更具可操作性。要改變過去由學校教師包辦課程開發的單一模式,組建由學校、企業以及教育、科研部門的有關人員參加的多元課程開發團隊。只有這樣,開發出來的課程才符合高職教育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郝德永.課程研制方法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靳玉樂.現代課程論[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3]叢立新.課程論問題[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4]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
[5]廖哲智.高職課程建設的反思與探求[J].中國高等教育,2007,(13).
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
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ACD).
A.專業設置要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
B.針對學科進行設置。
C.針對職業崗位,適時調整專業。
D.針對崗位群進行設置。
高職教育介紹: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高等職業??平逃⒏叩嚷殬I本科教育、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為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使命;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高層次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為??茖哟温殬I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等三個層次的現代職業教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涵蓋???、本科、碩士、博士四個層次的相對完整的體系。
2021年,全國共有高職(??疲W校1486所;職業本科招生4.14萬人;高職(??疲┱猩?52.58萬人。職業本科在校生12.93萬人;高職(??疲┰谛I?590.10萬人。
2014年5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聘叩嚷殬I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
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學位制度。原則上中等職業學校不升格為或并入高等職業院校,??聘叩嚷殬I院校不升格為或并入本科高等學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層次結構。
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
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ACD).
A.專業設置要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
B.針對學科進行設置。
C.針對職業崗位,適時調整專業。
D.針對崗位群進行設置。
高職教育介紹: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高等職業??平逃?、高等職業本科教育、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是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個類型,肩負著為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培養人才的使命;同時,高等職業教育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高層次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為專科層次職業教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等三個層次的現代職業教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形成了涵蓋??啤⒈究?、碩士、博士四個層次的相對完整的體系。
2021年,全國共有高職(??疲W校1486所;職業本科招生4.14萬人;高職(??疲┱猩?52.58萬人。職業本科在校生12.93萬人;高職(專科)在校生1590.10萬人。
2014年5月2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提出,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新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高等職業院校要密切產學研合作。
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加強社區教育和終身學習服務。
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研究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學位制度。原則上中等職業學校不升格為或并入高等職業院校,??聘叩嚷殬I院校不升格為或并入本科高等學校,形成定位清晰、科學合理的職業教育層次結構。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高職課程開發的指導思想及原則 高職教育辦學指導思想(高職教育對專業設置的要求包括),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