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正文
今天大學路小編整理了新高考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相關信息,希望在這方面能夠更好幫助到大家。
2024年5月25日,由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廈門大學教育評價改革研究基地、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在廈門大學科藝中心聯合舉辦“新高考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主任、終身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袁振國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國家高端智庫)研究員、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原司長王輝,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教授,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國家教育考試指導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部二級教授、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統計測量分會理事長張敏強,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原副院長、浙江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客座教授邊新燦等專家領導以及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西南大學、廈門大學等國內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的150余位新高考改革領域專家學者參加會議,共同探討新高考改革與發展問題。
廈門大學黨委副書記全海教授致辭,代表廈門大學向與會的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對新高考改革的科學研究與未來展望是助力教育事業長足進步的重要之舉。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底蘊深厚,長期關注考試制度與考試政策、中國考試史、考試基本理論研究,特別是高考改革研究,具有鮮明的特色。面對新高考改革的時代命題,始終站在研究前沿,提出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的理論觀點與建議。希望考試研究中心能夠繼續發光發熱,為促進我國高考制度的改革與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振天教授致辭表示,考試研究一直是廈門大學教育學科的重要研究領域,以劉海峰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多年來在科舉史、教育史,特別是高考的社會學研究方向進行了長期不懈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在新時代,高考改革應致力于從短期目標向長期目標、外在目標向內在目標、接受目標向創新目標、被動目標向主動目標的轉變,選拔多樣化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
劉海峰教授致辭表示,高考改革與千家萬戶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備受社會各界關注,是教育領域中最重要、最復雜的改革。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是全國高考研究的重鎮,在高考制度、高考理論和政策研究方面取得了系統全面的成果,為中國的高考改革、教育考試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學術界應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為新高考改革的完善貢獻專業智慧和力量。
在主旨報告環節,袁振國教授在題為《談談高考招生的“一參考”》的報告中指出,高考改革應從“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核心目標出發,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高校招生中的參考價值,進一步提升高校招生能力。
王輝研究員作了題為《新時代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與實踐》的報告,從改革背景、制度建設與實施成效、問題與挑戰回溯了近十年高校考試招生改革,并明確未來改革需要在強化改革配套和保障措施、完善綜合素質評價、深化考試內容和形式改革、健全拔尖創新人才選拔培養機制、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營造良好改革環境持續發力。
劉海峰教授作了題為《新高考改革是一次影響廣泛的革新》的報告,從“為什么要進行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的三個階段與推進成效”、“新高考的未來展望與改進”三個方面對新高考改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陳志文總編在《從教育強國建設看新高考改革的深化與完善》的報告中全面、深刻反思了當前高考綜合改革對理工科人才選拔和培養帶來的負面效應,進一步提出了深化完善高考改革的六點思考。
主旨報告分別由《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編曾偉編審、《江蘇高教》編輯部主編沈廣斌編審主持。
在大會報告環節,張敏強教授指出新高考改革需要推進考試理論方法研究,并提出了大數據條件下的試題試卷參數計算以及考生的能力分類模式的計算分析方法,對高考的試題試卷評價及對高考改革中的命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評價工具。邊新燦教授對新高考綜合評價三重境界的形成、發展前景及對策進行了深入淺出地闡述。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哈巍長聘副教授通過實證研究,發現中國從錄取機制到平行錄取機制的改革,有效地減少了合理妒忌的程度,從而有利于提升招生中的公平,特別是對中低收入家庭學生而言受益良多。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張亞群教授報告分析新高考與研究生招生考試改革互動的原因以及兩者的相互影響,提出完善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政策建議。
寧波大學教師教育學院副院長劉希偉教授就新高考改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發表了深刻見解。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鄭若玲教授基于英國A Level選考制度的運行經驗,強調需要精細化使用選考科目,從“分數至上”轉向“專業匹配”。
華中師范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教授回溯了特殊類型招生考試改革的十年進展,以體育單招統考建設為例,進一步提出了特殊類型招生考試改革趨勢的三點思考。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木洲研究員指出,臺灣高校通過多元化入學管道、多面向綜合評價、多資料參采錄取引導學生素質發展。
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覃紅霞教授構建了二元邏輯回歸模型,分析家庭環境因素、學校環境因素和個人努力因素對優質高等教育機會獲得的影響作用,實證結果表示新高考背景下,新高考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優質高等教育機會獲得階層差異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大會報告分別由《教育發展研究》編輯部林嵐主任、《大學教育科學》主編蔣家瓊教授主持。
在小組報告環節,眾多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高考改革與發展”主題,聚焦“新高考改革十年回顧與展望”“新高考改革成效與改進”“新高考改革與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新高考改革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教育數字化轉型與高考改革”“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其他議題”等具體問題展開廣泛研討。
三個小組報告分別由江西科技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長吳根洲教授、廈門大學考試研究中心陳興德副教授、《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副主編高小立編審主持,共有24位學者發表了有關新高考改革的論文報告。
5月24日、25日晚上,曾偉、沈廣斌、林嵐、蔣家瓊、高小立等五位嘉賓還為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師生們帶來了兩場精彩的“主編有約”系列講座,反響熱烈。
閉幕式上,劉海峰教授做總結發言,他認為高考是一種功能強大的“國之重器”,本次研討會聚焦于新高考改革,在新高考改革實施十年的關鍵節點上,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更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本次研討會各位專家深入交流、相互激蕩,為總結新高考改革十年的經驗與挑戰,進一步完善新高考改革,助力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和教育強國建設探尋新的思路和方向。
以上,就是大學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高考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程內容?究竟何為新高考改革??究竟什么是課程標準??究竟什么是學科核心素養??究竟如何推進全國卷?
2019年11月28日 20:432月26日,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了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重慶等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
2020年01月05日 19:45第三批啟動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已經進入了選科的階段,在第三批新高考中主要分為3+3模式和3+1+2模式
1970年01月01日 08:00隨著第三批試點地區的江蘇、廣東等8個省市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必須直面新高考的選科
1970年01月01日 08:00高考,一直是社會大眾非常關注的問題,尤其是近年來高考政策的改革不斷改革,從最初的裸分高考被質疑耽誤特
1970年01月01日 08:00?英語一考在即,對于高一高二來說,今年一考考了什么?了解學科考情,科學提分是不容小覷的壓力,統計了近
2020年03月03日 22:37熱門Q&A1政策解答問:你好,今年據說英語必須考120以上才可以報考211,這是真的嗎?答:沒有這個
2020年02月23日 10:26“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是文理分科高考時代,理科生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如今高考改革,“3
2020年04月28日 20:28這是1日在福州召開的全省教育工作會議上傳出的消息。據介紹,今年我省將公布《福建省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2020年04月07日 19:33今日關于江蘇新高考方案引起了廣大家長的關注,高考改革變化有哪些,考生需要注意什么,專注教育小編了解到
2020年04月07日 19:33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推動有條件的地方優化學前教育班額和生師比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嚴格幼兒園教師資質條件,把好教師入口關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職工存在師德師風問題、侵害幼兒權益要依法嚴肅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時間:2024年11月12日教育部:2023年全國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0.8%
時間:2024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