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師范學院

      • 學歷層次:
      • 學校性質: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高考 填報志愿 時, 廣東 第二 師范 學院獎學金有哪些、一般多少錢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以下是 為大家整理的獎助學金設置情況,包含國家資助、地方政府資助和校內資助等,供大家參考:

      一、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獎助學金設置情況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生資助政策簡介
      資助項目 資助金額 資助人數或比例
      國家資助 國家獎學金 一次性獎勵8000元 以省教育廳實際下達人數為準
      國家 勵志 獎學金 一次性獎勵5000元 以省教育廳實際下達人數為準
      國家助學金 每年由學校在2000-4000元范圍內自主確定,可以分為2-3檔,原則上國家助學金補助標準不低于人均3300元/年。 根據省教育廳下達資金額度,結合院系學生人數、學生經濟困難情況等因素進行分配。
      國家助學貸貸款 根據 學費 加住宿費確定,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無限制
      服兵役國家教育資助 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以及學費減免標準,本專科生每生每年最高不超過8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綠色通道 通過“綠色通道”辦理入學手續,暫緩交納學費。入學后,我校資助部門根據學生具體情況開展困難認定,采取不同措施給予資助。 無限制
      地方政府資助 廣東省 大學新生 資助 每人不超過6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廣東省少數 民族 聚居區少數民族 大學生 資助 每生每年10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廣東省“南粵扶殘助學工程”資助 專科生一次性資助10000元,本科生一次性資助15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廣東省參加“三支一扶”高校 畢業生 國家助學貸款代償 代償在校 學習 期間獲得的國家助學貸款本息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廣東省高校 畢業 生到農村從教上崗退費 退費標準為本專科每生每年8000元( 藝術 類和特殊教育12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校內資助 臨時困難補助 (一)生活補助:主要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專項資助,如伙食補助、生活物資補助等,原則上每人每次資助不超過1000元;
      (二)學費減免:根據學生家庭經濟情況酌情進行減免,最高不超過申請人當年學費標準;
      (三)特殊困難補助:學生因遭遇不可抗因素而造成的臨時困難,資助金額每人每次不超過5000元,原則上每人每學年可申請一次;
      (四)其他項目:學校認為有必要資助的項目,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資助方案開展實施。
      無限制
      校內獎學金 優秀學生獎學金 每年:一等1500元;二等1000元;三等800元 15%(一等2%,二等5%,三等8%)
      優秀學生干部獎學金 500元 按學生人數1%的比例評選
      優秀學業獎學金 獲優秀學業一等獎學金每人每年800元、優秀學業二等獎學金每人每年600元、優秀學業三等獎學金每人每年500元。 無限制
      勤工助學 21元每小時,按照省政府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時薪。 約410個崗位
      助力 成長 資助 大學生自主 創業 的獎助學金 一次性資助創業基金2000元 每年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基層 就業 2000元每人 無限制
      廣東省大學 新生 資助 每人不超過6000元 根據實際申請和審核通過名額確定
      其他資助項目 依實際情況確定 依實際情況確定

      二、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簡介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簡稱“廣東二師”(GDUE),坐落于廣東省廣州市,為廣東省屬普通本科院校,是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
      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前身為1955年創辦的廣東教育行政學院,1960年更名為廣東教育學院,同年,廣東工農師范學院并入;1970年停辦,主體下放至肇慶地區新興縣,先后創辦了肇慶地區師范學校和肇慶師范 專科學校 ;1978年復辦,1982年被確定為省屬成人師范本科院校,并于同年開始舉辦成人師范本科教育,1 985 年開始舉辦普通專科教育,1990至2020年舉辦普通本科教育;2020年經教育部批準,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廣東第二師范學院,是廣東省屬普通本科院校。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