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 學歷層次: 高職
      • 學校性質: 高職高專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河南省信陽市羊山新區新24大街48號

      紡織學院

      紡織學院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經過近30年的辦學歷程,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素以“師資力量雄厚、辦學規模大、治學嚴謹”而著稱。 紡織學院現有專職教師36人,其中正副教授16人,雙師型教師8人,碩士研究生9人。開設現代紡織技術、針織技術與針織服裝、紡織品檢驗與貿易、紡織品設計、新型紡織機電技術等專業,現有在校生1165人。擁有紡織材料、紡紗、織造、針織等專業實訓室,創建了寶達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和紡織研究所等校內實訓基地,2006年被省教育廳評為山東省現代紡織技術教育實訓基地。

      我院憑著較高的美譽度,吸引了許多企業慕名而來,接受學生、聯合辦學、定向培養、人才培訓等,與海馬地毯、青島即發、如意集團、山東魯泰、孚日家紡、泰安岱銀等60多家企業簽定了聯合培養協議,接受培養的學生比例己占到在校生34.6%。為全國紡織服裝類高職高專常務副理事長單位,山東省紡織基層管理人員培訓基地和 “金藍領”培訓基地,由106家規模以上企業組成的“山東省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牽頭單位。

      教學中實施基于生產過程的課程建設,形成了“工學結合,學做一體”的育人模式。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其骨干課程“紡織工藝與設備”、“織物組織與CAD”評為省級精品課程;2008年全國紡織類大賽中我院取得了一金、一銀。三十多年來,紡織學院培養的畢業生具有“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崗位適應快”的特點。學生的專業職業證書通過率達到100%以上,就業率達95%以上,形成了畢業生供不應求的良好態勢,深受企業的青睞。

      人才培養亮點

      ★ 現代紡織技術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其骨干課程《紡織工藝與設備》、《織物組織與設計》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

      ★ 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品設計兩專業為國家教育部、財政部及地方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示范改革試點專業。

      ★ 具有師資力量雄厚,雙師素質強的教學團隊,擁有省首席技師1人,行業首席技師2人,國家考評員10人。

      ★ 現代紡織技術實訓基地2006年評為山東省現代紡織技術教育實訓基地,2007年獲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支持。

      ★ 2006年經省經貿委、省教育廳批準,我院牽頭組建以106家規模以上企業為主體的“山東省紡織服裝職教集團”,為更深層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畢業生專業對口率達90%以上,就業率95%以上,就業率連續四年穩居全省同類院校第一名。

      機電學院

      機電學院成立于2001年9月,是我院最早設立的院系之一,現開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六個專業,現有在校生2560余人。雙素質教師比例80%以上,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50%以上,擁有一支高素質、適應高職教學要求的教師團隊。

      近幾年來,機電學院嚴格按照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方針,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為社會培養了大量合格人才,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六年達100%,大批畢業生在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等用人單位工作,人才培養質量受到了學生、家長、用人單位的歡迎和認可,畢業生滿意率達100%。

      幾年來,機電學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機電一體化專業成為省級示范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2008年,機電一體化教學團隊獲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2005―2008年機電學院學生參加山東省機電產品大賽,獲得五項一等獎,六項二等獎,六項三等獎和參加全國大賽獲得一項優秀獎;2008年,在機電學院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獲得三十項國家專利。

      機電學院顯出勃勃生機,團結向上,嚴謹求實是我們機電人的一貫作風。幾十名教師在各自的教學崗位上默默奉獻,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畢業生;近千名畢業生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正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輝煌的過去只能成為我們前行的動力,激勵我們更加努力,為學院的發展和高等職業教育事業做出我們的努力。

      人才培養亮點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為省級示范專業;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專業。

      ★年,機電一體化教學團隊獲得省級優秀教學團隊。

      ★《工程力學》獲2006年度山東省省級精品課程。

      ★專業教師結構合理,雙素質教師占任課老師的80%。學院在校生2560余人。

      ★ 學院是山東半島制造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之一,機電、機械、數控技術等專業人才缺口大,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

      ★ 2008年,在機電學院專業老師指導下,學生獲得三十項國家專利

      外語學院

      外語學院設有應用韓語、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應用俄語四個專業,現有在校生1300余人。其中應用韓語專業被確立為省級特色專業、國家示范院校重點建設專業。由于專業建設具有較強的辦學優勢和辦學特色,經教育部考試中心考察,獲準在我校設立了韓語能力等級(TOPIK)考試考點、托福(TOEFL)考試考點、日語能力等級(JLPT)考試考點,為學生考取國際專業證書提供了便利條件。

      學院長期聘請美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烏克蘭等外籍教師二十余名,其中有博士生、研究生和社會專家,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社會經驗。外教數目多、教師素質高已成為我院師資隊伍建設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還與韓國、烏克蘭、日本、英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為在校學生開通了多個留學渠道和赴國外研修渠道。

      學院高度重視產學研結合,于2002年成立了《濰坊寶達翻譯公司》,2006年又成立了《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為構建學院“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育人模式搭建了平臺。已有六項科研課題獲得校級立項,六項科研課題獲得省級立項,出版了兩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師生擔任了多屆中韓貿易洽談會、魯臺貿易洽談會、國際風箏會、世界蔬菜博覽會及多家對外貿易企業翻譯和服務工作。

      師生參加社會大賽多次獲得省市級、國家級大獎。其中七人次獲得全國一等獎,十四人次獲得全國二等獎,九人次獲得全國三等獎,兩人次獲得全省第一名,兩人次獲得全省二等獎,一人次獲得全省三等獎,九人次獲得全市一等獎,五人次獲得全市二等獎。

      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就業渠道已拓展到省外乃至國外。截止目前,已推薦四批百余名優秀畢業生赴國外實習就業。

      人才培養亮點

      ★ 畢業生就業渠道通暢,就業渠道已拓展到省外乃至國外。

      ★ 重視與國際接軌,為學生開拓了到韓國、美國、新加坡、英國、日本等國家留學深造、研修或就業的渠道。

      ★ 重視“產學研”結合。教研課題中有6項獲得校級立項,6項獲得省級立項;出版兩部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

      ★ 教學質量高。學生參加外語類大賽,屢獲大獎。其中,7人次獲得全國一等獎,14人次獲得二等獎;2人次獲得全省一等獎,2人次獲得二等獎;9人次獲得市級一等獎,5人次獲得二等獎。學生在校期間即擔任了多屆中韓貿易洽談會、魯臺貿易洽談會、國際風箏會、世界蔬菜博覽會以及對外貿易企業等的翻譯和服務工作,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贊譽。

      ★ 長期聘用韓國、日本、烏克蘭、美國等國外籍教師20余人,同類院校首屈一指。

      ★ 經教育部考試中心考察,獲準在我校設立了韓語能力等級(TOPIK)考試考點、托福(TOEFL)考試考點、日語能力等級(JLPT)考試考點,為學生考取國際專業證書提供了便利條件。

      經濟管理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以培養現代經營管理人才為主攻方向,面向社會,強化專業建設?,F開設物流管理、會計電算化、商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報關與貨代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貿易實務方向)、工商企業管理、物業管理、法律事務八個專業(方向)?,F有專職教師48人,其中高級職稱占32.8%,中級職稱占43.7%,初級職稱占23.5%,在校生1700余人。

      多年來,經管學院緊扣市場用人需求,進行專業課程改革,注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和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持續進行學生實訓軟硬件建設,已建成工商管理實訓室、市場營銷實訓室、物業管理實訓室、現代物流實訓室、國際貿易實訓室、人力資源管理實訓室、外貿單證實訓室、報關與貨代實訓室、貿易實物案例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會計手工實訓室、會計算化實訓室、山科――浪潮ERP實訓中心、沙盤模擬實訓室、模擬法庭等校內實訓基地,同時與校外數家知名企業(如:北京匯源集團、晨明集團、孚日家紡、濰坊巨龍集團、威海鳴球集團、?;瘓F、世紀泰華、百大集團、天德化工集團、浪潮集團、海王醫藥集團、華潤集團、機電設備總公司、濰坊名屋物業管理公司、濰坊明潔物業管理公司、濰坊金海航物流公司、山東新華物流、豪德物流等)合作,建立了五十余個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學習各種專業理論及實踐操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具備了較先進的專業培養手段。此外,我院與濰坊百大集團、佳怡物流等企業開展了實質性的合作辦學項目,形成了新的辦學模式。學院與企業的深度融合,開辟了廣闊而穩定的就業渠道,學生就業質量高,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

      教學科研方面,教師主編、參編的教材達20余部(其中省部級“十一五”規劃教材4部),發表的論文30余篇,承擔的省級以上科研項目9項,帶資項目5項,與企業合作承擔的項目5項。

      在學院規??焖侔l展的同時,經濟管理學院還狠抓教育教學的質量管理,合理定位,努力辦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品牌,不斷提升學院實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濟管理學院會成為一所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的優秀學院。

      人才培養亮點

      ★ 經濟管理學院以“職業能力為核心,人文素養為底蘊”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一專多能 綜合培養 尊崇個性 品行優先”的育人特色。

      ★ 相繼開發了除專業實訓之外的著重訓練學生品行、能力方面的實訓項目,如:素質拓展實訓、演講口才實訓、社交禮儀實訓、心理素質訓練、公關實訓、創新能力訓練等等。

      ★ 長期開設空中課堂、思想道德修養、誠信教育等相關課程或講座,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和基本技能訓練,大大提高了同學們的綜合素質,為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還可以結合本專業和發展方向,由教師指導考取多種職業資格證書,包括現代物流師、物業管理師、公關員、電子商務師、會計從業資格證、報關員、外銷員、營銷員、人力資源管理師、秘書等十幾種證書,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服裝與藝術設計系

      服裝與藝術設計系是我院最早成立的教學系之一?,F我系開設了涵蓋服裝及美術設計兩大門類的專業共計四個,是我省培養服裝專業及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高級人才的主要基地。

      目前,我系共開設了服裝設計、服裝制版與工藝、電腦藝術設計、人物形象設計等4個專業,所開設專業均為復合型。專任教師隊伍中副教授以上稱職的有3個,在職攻讀碩士研究生人員共計六名,90%以上的教師屬于“雙師型”。專業教師多次在全國性的專業設計大賽中獲獎,并且積極參與產學研究合作開發,多款服裝設計作品被生產廠采用。本系的主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研討會,并特聘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知名院校教授擔任顧問,并與山東新郎希努爾集團、青島紅領集團等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學做一體、工學一體、知能一體”的教學模式,使專業的辦學方向符合市場需求,并具有較高的起點。

      本系設有與專業相匹配的實驗室、專業教室、多媒體教室等設備,學院控股的寶達服飾研究所、寶達服飾公司為服裝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及參加產學研開發提供了條件。從而走出了一條校企“雙贏”的辦學之路。

      我系積極借鑒德國“雙元制”、加拿大“CBE”和韓國的先進職業教育經驗,結合中國國情,率先探索并實踐了“教室、車間、實習工廠三位一體共同打造教學工廠;知識、技能、職業素質齊頭并進,共育職教英才”的辦學模式。畢業生深受社會歡迎,本系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有些專業的學生供不應求。騰飛中的服裝與藝術設計系正在以其青春、活力、創造性地譜寫著無限的精彩。

      人才培養亮點

      ★ 務實的辦學理念:貫徹“市場導向,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立足山東,面向全國,與企業緊密結合,合理設置專業,培養適需對路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 超前的辦學模式:我系積極借鑒德國“雙元制”、加拿大“CBE”和韓國的先進教學經驗,結合國情,率先探索并實踐了“教室、車間、實習工廠三位一體共同打造教學工廠;知識、技能、職業素質齊頭并進,共育職教英才”的辦學模式。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爱a教結合、學用一體”的辦學模式,為師生提供了接觸產業、孵化成果的平臺。

      ★ 一流的教學設施:配備完善的專業實驗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擁有現代化的服裝CAD設備,個性化的工作室和全真的教學工廠。

      ★ 優秀的教師隊伍: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專業教師隊伍中,教授1名,碩士研究生7人,90%以上的教師屬于“雙師型”。師生作品10次在全國性的專業大賽中獲獎,6次作品在省級專業大賽中獲獎,教師發表國家級論文19篇,省市級論文3篇;教師自編教材7部;并且積極參與產、學、研合作開發,與生產廠商合作開發產品。

      ★ 龐大的就業體系:通過“深入細致、廣泛有效”的就業指導,使我系學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職位層次一直位居前列,就業率達90%以上,有些專業畢業生供不應求。

      土木工程學院

      土木工程學院現開設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建筑工程管理、建筑設備工程技術四個專業,在校生1013人?,F有專職教師25人,“雙師”教師比例80%以上,擁有一支高素質、適應高職教學要求的教師團隊。

      本學院現有建筑力學實驗室、建筑測量實驗室、建筑材料實驗室、建筑裝飾施工實訓室。其中,建筑力學實驗室達到國標二級,建筑測量實驗室配備先進的GPS全球定位儀。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3個,校外實訓基地21個,主要培養建筑業急需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

      本學院重視產學研的綜合發展,成立了工程監理公司、工程測繪隊、裝飾有限公司和建筑研究所,對內滿足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需要,對外積極拓展業務,實現了職業教育與生產、科技的良性互動。

      人才培養亮點

      ★ 專業特色:實行“項目貫穿,工作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

      ★ 專業亮點:采用“項目法”教學,讓學生自己來做項目。

      ★ 教學情況:我學院“VR”技術(建筑漫游)走在建筑表現技術的前沿。

      ★ 獲獎情況:我院馮丹等6位教師08年在全國第二屆實踐教學方案設計大賽中獲三等獎;我院翟志杰等3位教師08年在山東省第九屆“學院杯”青年廣告設計大賽中獲銅獎。

      ★ 就業情況:我學院歷屆畢業生就業率達99%。

      信息網絡系

      信息網絡系是我院建院后首批創建系之一,多年來形成了專家治學、開放辦學、務實求新、規范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

      現開設計算機應用、軟件技術、網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控制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六個專業。

      本系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學術各有專長又相得益彰的教師梯隊。目前擁有專職教師30余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2人,雙師型教師16人;其中大部分教師具有或在職攻讀博士、碩士學位;在開拓辦學思路的同時,積極探索對外合作交流。先后派多名教師赴新加坡、泰國、韓國等國家高??疾?、學習國外先進的辦學經驗和理念,探求快速發展合作辦學之路。

      本系教學實驗設施先進、功能完善。不僅擁有完備的專業教學實驗室,而且擁有寶達信息有限公司、信息技術研究所及幾十個校外實習基地。

      我系在嚴抓教學質量的同時,加大力度打造我系科研開發的強勢項目:幾年來,教師、學生獲得各種大賽獎勵30余次;編寫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及普通教材20余部,發表論文幾十篇,優秀論文被EI陸續收錄;以寶達信息技術研究所為依托,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幾十項,其中2項通過省級鑒定并獲得山東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獎與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孫玉太教授主持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建設與規范》課題為國家級帶資課題;同時,我系成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組核心單位成員單位。

      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參加的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數學建模大賽、青少年防火自護Flash大賽均奪得佳績:2004年獲山東省大學生電子競賽二等獎;山東省青少年防火自護Flash大賽三等獎。2005年獲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山東賽區一等獎;山東省計算機技能大賽三等獎;全國電氣智能技術大賽三等獎。2006年獲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山東賽區二等獎;2007年獲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山東賽區一、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山東賽區三等獎;

      目前我系的畢業生廣受企業的青睞,就業形勢令人鼓舞,就業率幾年來保持在98%左右,一直穩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

      人才培養亮點

      ★ 專家治學、開放辦學、務實求新、規范服務的辦學特色。

      ★ 形成計算機應用、軟件技術、網絡技術、應用電子技術、計算控制技術、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六大專業建設群。

      ★ 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學術各有專長又相得益彰的教師梯隊。

      ★ 形成“2+1”工學結合育人模式。

      ★ 科研成果成績斐然,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幾十項,其中2項通過省級鑒定并獲得山東省計算機應用優秀成果獎與濰坊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 注重學生職業技能與就業能力的提高,學生參加的全國大學生電子大賽、數學建模大賽、青少年防火自護Flash大賽均奪得佳績。

      ★ 與印度阿博泰克項目合作辦學,培養軟件工程師。

      信息網絡系與國內著名企業密切合作 發展前景廣闊

      印度ACCP項目:本項目以嵌入式教學為主要方式,將印度ACCP軟件工程師課程嵌入到學校的課程中去。學生畢業后除了能獲得學校畢業證同時能夠獲得OSTA證書(國際認證)。北大青鳥將為畢業生在全國的就業支持服務中心推薦工作,實現學生畢業與高層次就業的零距離接觸。

      與上海趨勢教育合作,舉辦網絡工程師課程班:學生畢業后除了能獲得學校畢業證,同時能夠獲得網絡工程師證書(國際認證)。

      與浪潮集團、華脈科技等公司合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經驗,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化學工程系

      化學工程與環境科學系現設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工業環保與安全技術、生物技術及應用、染整技術五大專業,現有各類在校生近800名。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應用化工技術專業于2008年入選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重點建設項目。示范院校建設項目被稱為高職教育的“211工程”,是從全國1168所高職院校中遴選出100所進行建設,項目將于2010年全部完成。高分子材料加工技術專業由財政部、地方財政共計投入1000萬元進行重點建設,以打造成全國同類專業的示范;應用化工技術專業由省市財政重點投入800萬元,將建成省內領先、特色鮮明的示范專業。

      本系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F有專兼職教師3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高工4人,講師、工程師10人,80%的專任教師具有碩士以上學位,75%的教師具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歷,可滿足學生技能培養和理論教學要求。隨著示范建設項目的啟動,師資力量和師資水平將得到進一步充實和提升。

      本系現有基礎化學、化工、環境、生物、化纖、染整等綜合實訓室配備齊全、設施完善,另外校內寶達化纖廠、生物化工廠、污水處理廠等實訓基地也初具規模,為學生真刀真槍地進行實訓和實習提供了保障。2010年示范建設項目完成后,實驗實訓條件在國家專項財政投入支持下將達到國內同類院校領先水平。

      本系還擁有山東海龍、濰坊天德化工、孚日家紡、即發集團、魯泰紡織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為主的校外實習、就業雙基地,使學生頂崗實習和就業質量得到充分保障。

      本系注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強化實習、實訓等實踐教學環節,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國內、省內一些大型比賽活動,并與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單位合作,開展仿色師、染化料配制員、食品檢驗員、化學分析員、化學檢驗員、化工總控工等工種的中、高級職業技能鑒定,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職業素質,學生多次在全國技能大賽中獲獎。

      就業有保障、就業質量好是本系各專業的最大亮點,如化工、染整等專業的學生,入學一年半即被企業提前預訂。畢業生主要分布在我省東部沿海大中城市的一些知名企業,至今已為山東海龍、濰坊天德化工等企業輸送了大批優秀畢業生,培養的學生專業基礎扎實、技能過硬、適應能力強,走上工作崗位后絕大多數學生成為企業的技術和管理骨干。

      國際交流學院

      國際交流學院是山東科技職業學院下設的二級學院之一,主要職責是負責學院外事工作;引進外籍教師、外籍專家,招收外國留學生,派遣出國留學生,開展對外校際合作,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組織外派勞務等。

      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國際交流學院順應世界教育國際化的趨勢,抓住機遇,恰當定位,借鑒國外辦學的先進理念,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積極探索國際交流與合作新方法,新形式,逐漸走出了一條將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質量人才與高水平辦學理念相結合的新路子。學院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國內教育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把培養創新人才貫穿于教學管理的全過程,確定“多元化辦學,國際化育人”的辦學理念。現已開設應用韓語(中韓合作)、機械制造與自動化(中加合作)、俄語預科(中烏合作)等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形成了“全外教授課”、“專業設置和核心課程與國際接軌”、“與國外院校學分互認”、“研究生指導教師制”等國際化育人特色。學院現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韓國、日本、烏克蘭等國家的外籍教師30余人;共派遣出國留學生300余人,接受國外來華留學生400余人。

      人才培養亮點

      ★ 學院與韓國、烏克蘭、澳大利亞、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德國等13個國家的40多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開展友好交流與合作,“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為學院辦學特色之一。

      ★ 多元化辦學,國際化育人,與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的知名高校成功舉辦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提升學院辦學水平,豐富學院辦學內涵。

      ★ 研究生指導教師制度,生活學習全方位親情化管理,讓家長放心,讓學生舒心。

      ★ 專業核心課程全外教授課,整套國外課程教學體系,外語密集課程保證高質量的教學水平,讓學生學有所成。

      ★ 友好院校,學分互認,互派留學。學院為學生提供多種赴海外留學的機會,可享受多種獎學金,學分互認,為學生出國深造提供便利。通過第二校園經歷、社會實踐經歷、海外學習經歷三種經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 與國外留學生在同一校園里學習,通過與外國學生“結對子”讓學生結交國外朋友,開闊眼界。

      水產養殖系

      水產養殖技術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政治信念堅定,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從事海水經濟動物增養殖和管理方面的高級技能型人才。通過本專業學習,掌握水產經濟動物增養殖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熟練計算機操作,熟悉我國水產業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現代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能在水產、飼料、漁藥等企業和水產行政管理部門、科研院所從事水產品開發、水產經濟動物增養殖、配合飼料的配制和質量評判、水產動物疾病控制和水產品加工等生產和管理工作。

      主要課程:大學英語、計算機文化基礎、高等數學、無機及分析、有機化學、動物生物化學、普通動物學、組織胚胎學、魚類生理學、水產動物育種學、水質分析技術、生物餌料培養技術、動物營養與飼養學、水產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技術、蝦蟹類無公害增養殖技術、魚類學和魚類無公害增養殖技術、貝類增養殖技術、海參增養殖技術。魚、蝦蟹、貝、海參增養殖專項實訓。

      就業方向:水產養殖技術員,水產育苗技術員,疾病診斷醫師,水產工程師,水質化驗和處理化驗員,技術服務工程師,養殖、飼料、漁藥等公司技術主管,生產部經理,水產行政管理,科研院所從事研發及教學等。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