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

      • 學歷層次:
      • 學校性質: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文學院 ???????? 文學院的前身是創建于1978 年的中文系,是我校建系最早、師資力量最強、首批升本的重點系科。現有漢語言文學(本科)、語文教育(專科)和文秘(專科)三個專業。目前有教職工48人,外聘教授4人(1位博士生導師,3位碩士生導師)。在43位專任教師中,教授 4人,副教授12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16人,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10人。現有5個教研室,系屬資料室藏書萬余冊,專業期刊20余種。27年來,我系教師出版論著40余部,發表學術論文600余篇,其中40余篇發表在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上,10余篇發表在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術刊物上;為社會培養輸送畢業生3000余人,現有本專科在校生1206人。 政治與社會發展學院 ????????政法與歷史學系原名政教系,始創于1980年,是棗莊學院建系較早的系科之一,迄今已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歷史,現已成為我院頗具特色的重點系科。政法與歷史學系現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專科)、歷史教育(專科)兩個專業;專任教師30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講師8人,助教7人,特聘教授3人;訂有社會科學類期刊80余種,圖書10000余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政法與歷史學系至今已培養了2000多名優秀畢業生,為棗莊地區乃至全省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棗莊市中學教育教學骨干。 外國語學院 ??????? 外國語系創建于1978年,是棗莊學院最早的系科之一,也是首批升本系科。設有英語本科專業及英語教育、旅游英語、商務英語、電大英語等專科專業。現有普通在校生1600余人。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職工67人,專任教師4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講師11人,外籍教師5人,碩士5人,特聘教授2人,在職、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18人。儀器設備總值200萬元,擁有5個現代化多媒體語音實驗室,1個專業圖書資料室,1個專業音像資料室。近年來,我系教師共發表各種高層次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部,并承擔省級課題2項。我系專升本工作成績顯著,升本率位居全校前列。辦學27年來,累計培養了優秀畢業生2400余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張丕迪、CNN編輯協調人黃天波等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數學與統計學院 ??????? 數學與信息科學系創立于1978年,現有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本科)和數學教育專業(專科),在校生889人。現有教師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1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5人,2人博士在讀, 1人博士后在讀。在全體教師中,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1人,曾憲梓教育基金二等獎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優秀教師3人。共承擔了國家級和省級科研課題4項,出版著作教材32部,發表學術論文324篇,其中28篇被《中國數學文摘》收錄,獲省、市、校科研成果獎18項。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二次獲得全國二等獎,一次省級二等獎,一次省級三等獎。專升本升學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2004年又有68名同學升入本科院校繼續深造。目前設有資料室1個,有數學類圖書10000余冊,中外期刊50多種。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 ?? ???? 物理與電子工程系始建于1978年,是我校設立較早的系科之一,經過20余年的沐風櫛雨和各屆系領導與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現已發展成為擁有物理學本科專業和物理教育、應用電子技術和機電一體化技術三個專科專業的重點系科。建系二十七年來,已為社會培養了1400余名品學兼優的畢業生,并先后有100余名畢業生直接考入本科院校,有25人考取了碩士研究生,有6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 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任教師30人,其中教授2人,兼職教授2人,副教授9人,碩士11人,在讀博士2人,在讀碩士1人。近年來,全系教師在國內外正式刊物上發表論文20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12部,完成國家教委及省、市級立項課題18項,多次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 擁有12個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908臺件,價值達400余萬元。系資料室現有圖書資料5000余冊,報刊30余種。已建立金工實訓中心兩個、實習基地十個。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 ???????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現有化學工程與工藝、礦物加工工程、化學、應用化學四個本科專業以及應用化工技術、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兩個專科專業。其前身化學系創辦于1977年,是棗莊師專建系最早的兩個系科之一,也是學校2004年首批升為本科的六個系之一。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自創建以來,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不斷發展壯大,目前有在校生1077人,已為社會輸送本專科畢業生1718人,為棗莊市及周邊地區的教育和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業教師41名,其中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3人,碩士22人;獲曾憲梓教育基金三等獎1人,省級優秀教師1人,棗莊市學科帶頭人2人,棗莊市有突出成績的中青年專家6人,學校十大教學名師2人。化學實驗教學中心建有“基本技能實驗室”、“ 化學分析實驗室”、“合成制備實驗室”、“物理化學實驗室”、“化工實驗室”、“儀器分析實驗室”、“分析測試中心”、“煤化工實驗室”等專業實驗室。擁有分子熒光、原子熒光、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高效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綜合差熱分析等檢測儀,儀器設備總值1000余萬元。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科研成績顯著,分析化學和應用化學為院級重點學科。擁有分析化學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煤化工技術研發中心、精細化學品研發中心、納米功能材料實驗室等科研機構。近五年以來,教師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百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論文有67篇;申請國家專利7項;完成及在研省、市級科研項目20余項。主持省、市、校級教學改革立項課題10余項,出版專著、教材6部。教師在科研方面獲得了諸多榮譽,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連續多年被評為科研工作先進單位

      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有良好的院風、教風和學風,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近兩年學生參與發表的論文有10篇,其中被SCI收錄62009年的首屆山東省大學生化學技能大賽中獲得二等獎1人,三等獎2人。2010年的第二屆山東省大學生化學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1人,三等獎2人。在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活動中,我院學生的科技作品多次榮獲山東省一、二等獎,2009年在全國決賽中榮獲三等獎。近年化學化工與材料科學學院考研取得了優異的成績,2008年首屆本科畢業生133人,考取研究生53人;2009屆本科畢業生100人,考取研究生57人;2010屆本科畢業生159人,考取研究生67人, 其中985211工程學校36人,有1名同學被北京大學錄取。

      生命科學學院 ??????? 生物系創建于1983年,是山東省地方高校首批設置的生物系之一,是棗莊學院首批升本的系。建系20多年來,已為社會培養1500多名專業人才,畢業生中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150多人,考取碩士、博士研究生的40多人。20多年的發展,生物系已由當初僅有生物教育一個專業在校生80人,發展到現在擁有一個生物技術本科專業和生物教育、生物技術及應用、食品生物技術三個專科專業,在校生600多人的系科。目前,生物系現有專任教師3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高級實驗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的研究生2人,碩士學位的研究生17人,在讀博士3人,在讀碩士4人。生物系現有基礎實驗室9個,建有專業實驗室、生物園地和生物工程研究所,已成為集教學、科研、應用開發于一體的特色系科。生物系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基本理論的教育,注重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鍛煉和培養,向社會輸送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求的人才。生物系注重教師水平的提高,堅持以科研促教學,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23項,有12項成果獲得了省、市級獎勵。生物系注重國際交流,先后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植物系、俄立岡州立大學農業基因中心實驗室、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基因工程中心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進行了學術交流。 旅游與資源環境學院 ??????? 旅游與資源環境系的前身是地理系,創建于1984年,是全省最早的地理系科之一,現有地理科學(本科)、地理教育、房地產經營與估價、旅游管理四個專業。目前在校生546人。 現有在職教師2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碩士研究生7人,并有數位教師正在讀碩士、博士,另有3位外聘博士生導師作兼職教授。 建系以來,已培養了優秀畢業生1000余人,專升本人數占招生人數的40%,有56人考取了研究生,10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畢業生分布在教育、機關及企事業單位,為經濟建設及社會進步做出了突出貢獻。 建有系資料室1個,擁有專業圖書1萬余冊,價值10萬余元;建有規范的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達116萬多元。 體育學院 ????????? 體育系始建于1988年。現有30名專任教師,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0人。設有本科專業一個(體育教育)、專科專業兩個(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在校生200多人。目前,體育系擁有綜合體育館一座,標準塑膠田徑場一塊、標準草皮足球場一塊,體育場地面積達3.5萬平方米。專業圖書資料2000余冊,解剖、生理實驗室各一座。有三位教師榮獲過全國、全省優秀體育教師稱號,有8位教師獲得學校青年教師優秀教學獎和科研獎。國家級田徑裁判1人,田徑、武術、籃球、體操一級裁判員各2人,2人獲得國家優秀裁判員稱號。近年來有50名學生直接升入本科院校學習。在全省首屆大學生基本功大賽中獲二等獎,在山東省第十屆大學生田徑比賽中獲女子組團體成績第六名,5人次獲得個人單項冠軍,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近幾年來,全系教師主編著作、教材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300多篇,1人獲得省級教學成果3等獎、2人次獲得棗莊市社科二等獎和自然科學二等獎,5人次獲學校科研獎。目前,體育系正以飽滿的熱情,踏實的工作,積極創辦合格的本科專業,努力辦成魯南地區高水平的體育系科。 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 ???????? 美術系成立于1990年,現有美術學、藝術設計兩個本科專業和美術教育、藝術設計兩個專科專業,普通在校生382人。現有教師25人,其中副教授4人,兼職教授2人。現已發展成為一個專業設置齊全,教師結構合理,藝術氛圍濃厚,具有較強學術能力和藝術特色的專業群體,重基礎教育、重應用能力和創造性等多元化藝術思維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了一大批中學美術教育及設計部門的骨干人才。 學校高度重視美術學科建設,投資興建了設計合理、功能齊全的美術樓,面積7000平方米,設有美術館、展廳、資料室、多媒體教室、大型雕塑工作室、電腦設計室、金屬工作室、攝影工作室、標準天光畫室18間、畫室50間。配有激光打印機、畫框制作等設備。專業教學電腦98臺,圖書資料3000余冊,總價值200余萬元。 美術系選派骨干教師進入中央美院、文化部重彩高研班、首都師大、中國藝術研究院等國內知名學府和研究機構進行專業深造。從基礎教育到學科前沿的知識探索與交流互動,給美術系的教學帶來新穎的辦學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美術系在同類院校中異軍突起,教學成果顯著,教師作品在國內外大展中參展獲獎83次,其中王妍的作品《夢里落花》獲中國第五屆工筆畫大展優秀獎;馮勁草作品《服飾》獲中國第三屆油畫展優秀獎,作品《永恒的戀人》獲“魯藝杯”第二屆全國師范院校美術作品大賽二等獎;李善陽作品《火車、火車》獲大路畫展優秀獎;趙平作品《公益廣告》獲中國第二屆廣告設計大展優秀獎。 音樂與舞蹈學院 ??????? 音樂系始創于1992年,該系是一個充滿青春活力、富于創新精神、勇于開拓的音樂教育群體與藝術表演群體,現有音樂學本科專業和音樂教育、音樂表演兩個專科專業。目前,音樂系專任教師16人,客座教授、副教授5人,研究生2人。教學區面積達6000平方米,其中包括;高標準音樂廳、多功能音樂欣賞廳、多媒體教室、網絡鋼琴集體授課教室、標準琴房150間、舞蹈排練廳一個。擁有大量的教學儀器設備:管弦樂器、專業舞臺音響設備、電腦音樂制作系統、三角鋼琴與立式鋼琴80余架,建立了專業資料齊全的資料室。 在教學科研方面,承擔5項省文化廳的研究課題、2項校級課題、發表論文30余篇。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計算機科學系成立于2000年10月,現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四個專科專業。目前,計算機科學系已成為全校最大系科之一。 計算機科學系始終堅持“做嚴師、育優生、創強系”的辦學原則,專升本升學率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達到60%以上。科研方面,有三項成果通過省級鑒定,一項成果通過市級鑒定;有三個項目分別獲得山東省及棗莊市科研資金的資助,系教師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文近二百篇。擁有軟硬件實驗室12個,微機800余臺,并有省級一類實驗室。圖書資料方面,院圖書館現有計算機類書籍1萬余冊。系專業資料室有數千冊圖書、專業期刊30多種、教學光盤1500余張。另外還有5個多媒體教室,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了資源保證。 經濟與管理學院 ????????? 財經系成立于2002年7月,她是棗莊學院成立的非師范系科,現設有會計電算化、市場營銷、工商管理三個專業,現有在校生560多人。現有專任教師1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具有碩士學歷的教師3人,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2人。近幾年共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十余篇發表在《中國軟科學》、《稅務與經濟》、《商業研究》、《農業經濟》等核心刊物上。目前承擔省社科基金項目和校教研改革課題各1項,曾獲市級優秀成果獎5項,校級優秀成果獎7項。 心理與教育科學學院 ??????? 教育技術與傳播系成立于2002年7月,是適應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技術教育需要而組建的全新系科,現有教育技術學(本科)、現代教育技術(專科)兩個專業。現有教師2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講師6人,特聘教授4人;碩士5人,在讀博士2人,他們曾先后獲得省級教學優秀成果獎,學校教學優秀獎等,近年來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有5個科研課題通過了省科技廳鑒定,有三項成果獲棗莊市科學技術進步二、三等獎。擁有高標準配置的數字影像實驗室、專業機房、微格實驗室、演播廳等教學實驗設施,儀器設備總值260余萬元,專業圖書資料10000余冊。該系所設教育技術學專業融現代教育理論、視聽媒體技術、計算機科學為一體,充分體現了學科專業的時代性與前沿性。 傳媒學院 國際學院 光電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