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大學路 > >正文

      推進鄉村教育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

      更新:2020年07月07日 08:43 大學路
      高考是一個是一場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役。面對高考,考生總是有很多困惑,什么時候開始報名?高考體檢對報考專業有什么影響?什么時候填報志愿?怎么填報志愿?等等,為了幫助考生解惑,大學路整理了推進鄉村教育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相關信息,供考生參考,一起來看一下吧推進鄉村教育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

      大學路小編推薦:

      加大鄉村教育“傾斜”政策 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關注鄉村教育:鄉村教師鋪就農村孩子成才路

        鄉村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的短板。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鄉村小規模學校(指不足100人的鄉村小學和教學點)10.7萬所,占農村小學和教學點總數的44.4%;在校生384.7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5.8%。農村小學寄宿生934.6萬人,占農村小學生總數的14.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出,辦好這兩類學校,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加快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任務。在這兩類學校中推進“互聯網+教育”,著力提高兩類學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具有深遠意義。
        
        浙江省內農村小規模學校和農村教學點現尚有190多個,最小規模只有2人,大都處于偏僻的山區或者海島,要建設小而美、小而優的“麻雀學校”,必須充分運用互聯網等技術手段,為師生打造云上的課堂,助推鄉村學校發展。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在信息化社會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應該不斷適應信息化的發展,以“互聯網+”思維重構教育理念和行動,其關鍵點在于學校教師是否具有互聯網思維。因此,學校領導者亟須更新教育理念,進一步回歸教育的本質,以學生為中心,促進每一個學生全面而自由的發展;進一步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能學習、交互式學習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育體系,建設“人人時時處處”學習環境,為個性化教育教學提供路徑。教育行政部門則需進一步發揮主導作用,采用*購*服務等方式,匯聚社會各方資源,“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構建“教育共同體”,為學生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教育服務。
        
        以技術構建教育新環境。鄉村教育應主動順應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充分發揮新技術對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人的終身發展。一是構建泛在化的智慧校園技術環境。浙江省建成千兆到校、百兆到班的省教育計算機網,建設無線網絡覆蓋主要教學場所,班級多媒體100%覆蓋,配備移動學習終端,建設錄播教室、學科教室和創新實驗室,構建“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智慧校園技術環境。二是共建共享豐富優質教育資源。以之江匯教育廣場為載體,為鄉村學校學生提供便捷且豐富的優質數字資源和學習工具;重新連接、重構教學,利用網絡學習空間,以學習者為中心,為農村學校學生構建“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智慧學習環境;匯集全省621個名師的網絡工作室課程資源、共享186所名校的數字資源,開設針對鄉村學校的音樂、美術等藝術網絡課程,以網絡名師直播課為載體,讓農村孩子也可以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以技術創新教與學新模式。技術作用于教育,本質上是解決教育教學實踐問題的過程。浙江省不少小規模學校基于技術探索新的教與學方式。如衢州市新華小學下村校區結合“三園一展”校園文化,借助學校“四葉草”平臺,開展了基于移動學習終端的師生互動教學、生生互動學習的探究性項目學習,不斷創新實踐教育教學新方式。又如,杭州市富陽區東洲中心小學將一個中心校和四個教學點通過網絡的形式實現了連接,一位主講教師和四位輔助教師同上一堂課,給教學點的學生多一個別樣的教室,共享區域優質資源。
        
        以技術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互聯網+”突破了時空限制,為遠程推進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浙江省在基于互聯網的教師培訓上進行了探索。一是基于網絡學習空間和名師網絡工作室等載體,面向農村教學點招收學員,借助“名師引領、分層輻射、跨越時空、線上線下”的網絡研修共同體,以“1+10+100”模式,以名師引領教師專業成長,轉變農村教師的教學、教研理念和方式,促使農村教師學會利用技術創新教學。二是通過互聯網等技術組織100個省級名師網絡工作室,100個省數字資源基地學校和全省192個鄉村教學點全面連接,線上為主,線上線下有機結合,將名師、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動態地輻射到教學點,并常態化地開展面向學生的線上同步課堂、面向教師的線上培訓,提升鄉村學校的教學質量。
        
        以技術搭建鄉村家校共育機制。家庭教育是鄉村教育的薄弱一環,這也讓學校管理者尤為頭疼。“家長網絡學校”的建立則有助于化解這一難題。浙江省面向包括鄉村家庭在內的全省家庭,系統推進“互聯網+”家庭教育,推進線上線下家庭教育的開展;攝制500個家長學校微講座,提升家庭教育品質,通過鄉村家校協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
        
        以“互聯網+”思維破解農村教育問題,網上網下形成同心圓,這是技術改變教育的可為之處。

      以上就是大學路為大家帶來的推進鄉村教育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與“推進鄉村教育 以“互聯網+”思維重構理念”相關推薦

      每周推薦




      最新文章

      熱門高校 更多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