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輕工大學

      • 學歷層次: 本科
      • 學校性質: 本科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湖北省武漢市常青花園學府南路68號/湖北省武漢市東西湖區環湖中路36號

      武漢輕工大學創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是全國最早培養糧食行業專門人才的學校。先后隸屬于原國家糧食部、商業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學校現有常青和金銀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現設14個教學院(部),舉辦有國際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7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61萬余冊,數據庫53種,電子圖書177萬余冊,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和湖北省自動化水平優秀級圖書館。??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實施“特色興校”戰略。現已形成了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領域相關學科特色鮮明,食品類學科優勢明顯,以工科為主干,工、管、理、文、經、農、醫、藝、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格局。現有本科專業6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專業6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類別(14個領域);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7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53個,其中國家級平臺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學校被列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大力實施“質量立校”戰略。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著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學習、應用、探究、創新“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建有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擁有實驗教學(中心)27個,其中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在近三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優秀教學成果獎27項,其中一等獎8項。學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藝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每年均榮獲大批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他們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創業”的優良素質,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堅定、道德情操高尚、知識功底扎實、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專任教師97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30余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專家名師70余人。學校聘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千人、國家高端外專、湖北省“百人計劃”和“楚天學者計劃”等50余位高端人才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學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能力,是全國食品、畜牧等行業重要的研發基地,特色優勢明顯。近年來,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300余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2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800余部;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1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6項。獲授權專利10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00余項。學校瞄準國家食品安全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和湖北食品支柱產業改造升級等戰略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學科及科研優勢,當好行業科技“孵化器”和企業發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糧油食品飼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國內農產品龍頭企業和地方支柱產業,為行業科技進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優秀組織單位”、“首批湖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系,與港澳臺地區高校也有密切的往來和交流。學校實施國際學生學歷教育項目,招收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國際學生。學校獲批“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具備公派優秀本科生出國留學資格。??

      學校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通過以黨風帶教風、以教風促學風、形成優良校風,不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黨委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黨委中心組等榮譽稱號;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數十項榮譽。??

      砥礪風雨,譜就華章,武漢輕工大學始終與祖國共奮進。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秉承“明德、積學、礪志、篤行”的校訓,弘揚“愛國愛校、艱苦創業、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辦學傳統,聚焦“大食品大營養大健康”領域,不斷改革創新,著力內涵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武漢輕工大學創建于1951年,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稱的湖北省武漢市,是全國最早培養糧食行業專門人才的學校。先后隸屬于原國家糧食部、商業部、國內貿易部,1998年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是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湖北省第一批本科招生高校。學校現有常青和金銀湖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現設14個教學院(部),舉辦有國際教育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7000余人;校舍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7億元;圖書館館藏紙質文獻161萬余冊,數據庫53種,電子圖書177萬余冊,是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和湖北省自動化水平優秀級圖書館。??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大力實施“特色興校”戰略。現已形成了食品營養與人類健康領域相關學科特色鮮明,食品類學科優勢明顯,以工科為主干,工、管、理、文、經、農、醫、藝、法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格局。現有本科專業6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品牌專業7個,“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專業6個,國家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3個,國家級、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類別(14個領域);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7個,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2個,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農業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校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53個,其中國家級平臺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學校被列為2019年度湖北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

      學校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大力實施“質量立校”戰略。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著力培養理論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社會責任感強、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學習、應用、探究、創新“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建有國家特色專業、國家精品課程、國家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和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一大批本科教學工程建設項目;擁有實驗教學(中心)27個,其中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學校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在近三屆省級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優秀教學成果獎27項,其中一等獎8項。學校以“常青科技文化藝術節”、創業大賽等為依托,積極開展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學生在“挑戰杯”、數學建模、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大學生英語競賽等各類學科競賽中,每年均榮獲大批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省屬高校前列,他們以“能吃苦、能干事、能創業”的優良素質,受到社會廣泛贊譽。??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形成了一支理想信念堅定、道德情操高尚、知識功底扎實、富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現有在職教職工1400余人,專任教師970余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630余人。教師隊伍中,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全國優秀教師、全國農業科研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專家名師70余人。學校聘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青年千人、國家高端外專、湖北省“百人計劃”和“楚天學者計劃”等50余位高端人才擔任學校特聘教授。??

      學校具有較強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能力,是全國食品、畜牧等行業重要的研發基地,特色優勢明顯。近年來,承擔各類縱向科研項目1300余項,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220余項;出版著作、教材800余部;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110余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6項。獲授權專利100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00余項。學校瞄準國家食品安全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和湖北食品支柱產業改造升級等戰略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學科及科研優勢,當好行業科技“孵化器”和企業發展“助推器”,培植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糧油食品飼料品牌,扶持了一批國內農產品龍頭企業和地方支柱產業,為行業科技進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科技服務湖北先進單位”、“湖北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優秀組織單位”、“首批湖北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和“服務湖北經濟社會發展先進高校”。??

      學校堅持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先后與美國、德國、英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養、學術交流與科研合作關系,與港澳臺地區高校也有密切的往來和交流。學校實施國際學生學歷教育項目,招收本科和碩士研究生兩個層次的國際學生。學校獲批“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項目”,具備公派優秀本科生出國留學資格。??

      學校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通過以黨風帶教風、以教風促學風、形成優良校風,不斷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黨委先后獲得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北省先進黨委中心組等榮譽稱號;學校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模范職工之家、湖北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進高校、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數十項榮譽。??

      砥礪風雨,譜就華章,武漢輕工大學始終與祖國共奮進。站在新時代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樹人放在首位,秉承“明德、積學、礪志、篤行”的校訓,弘揚“愛國愛校、艱苦創業、團結拼搏、追求卓越”的辦學傳統,聚焦“大食品大營養大健康”領域,不斷改革創新,著力內涵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