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學歷層次:
      • 學校性質: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一、公路橋梁系

      公路橋梁系是2003年學院成立之時設置的,其前身為甘肅省交通學校路橋教研室、路橋專業科,始建于1956年。現有教職工77人,有專業教師6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高級工程師18人,講師、實驗師、工程師21人,雙師型教師36人,獲得碩士學位37人,6名教師被學院確定為專業帶頭人。另外聘請行業一線工程師以上職稱專業技術人員57人擔任校外兼職教師。

      我系現開設有道路橋梁工程技術(省級特色專業、省級教學團隊)、工程造價、工程測量技術、公路監理、高等級公路維護與管理、建筑工程技術、城市軌道交通工程技術等七個專業。主要培養從事公路工程施工、城市軌道交通工施工、工程概預算、工程測量、工程監理、工程試驗與檢測、公路維護與管理等崗位的高素質應用型技術人才。現建有15個專業實驗室及20多家校外實訓基地。還設有公路工程綜合丙級資質試驗室及國家第24職業技能鑒定所的建筑材料試驗工、測量工、養護工三個工種的職業技能考評室,面向社會承攬公路工程試驗檢測任務以及開展中高級工的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基本滿足交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做一體化的要求。

      我系每年組織開展工程測量、工程試驗、公路養護等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大賽,并多次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多次獲獎。通過比賽,提高了我院在全國的知名度,充分體現了公路橋梁系各教學團隊理論與實踐并重,能力培養是關鍵的教學理念以及各位教師在教學中狠抓實操能力、注重細節、加強理論教學的措施得力。取得的成績也表明我院公路橋梁系的教學水平及學生的學習能力躋身于全國同類院校前列。

      我系教師緊緊圍繞實踐和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能力測試改革和建設,形成了特色鮮明、理論夠用、重在培養技能的交通高等職業教育教學體系,全系教師積極參與科研、精品課程建設等活動,取得了顯著成績。先后聯合或參與完成的《寒旱地區混凝土開裂原因、防治技術及應用的試驗研究》、《甘肅公路自然區劃與環境參數的研究》、《寒旱地區耐久混凝土研究及應用》等科研項目,分獲甘肅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甘肅公路地貌研究》、《甘肅省公路地質災害研究》、《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群校企合作模式及長效機制研究》三個課題填補了省內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現有2門省級精品課程。我系教師主編、參編教材30余部,在國家和省部級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120余篇。同時,積極面向社會開展各類技術服務,近五年先后完成了省內部分城市規劃的數字測圖及多條公路的勘測設計、復線任務,總里程達400多公里。十多年來完成了多條公路的路基路面工程的試驗工作。

      五十多年來,公路橋梁系共為行業和社會培養了近10000名專業技術人才,絕大多數已成為甘肅公路建設和交通管理部門的業務骨干。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我系畢業生突破行業、走出甘肅、面向全國,公路交通、中鐵局、中交公司、武警部隊等均有我系畢業生,就業渠道不斷拓展,就業質量不斷提升,社會評價較高。面對新機遇,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大力提升辦學理念,凝練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強化實踐實訓,提高培養質量,為社會輸送大批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二、汽車與筑機工程系

      汽車與筑機工程系辦學歷史悠久,其前身為甘肅省交通學校汽車專業科,創辦于1979年,已先后為社會培養了3000余名合格的大中專畢業生,積累了比較豐富的辦學經驗,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2003年底我院被教育部、交通部等六部委確定為承擔汽車運用維修專業領域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的全國63所院校之一,獲得了國家的專項財政支持,成為甘肅省唯一一所承擔此項任務的高等職業院校。2008年,汽車與筑機工程系被甘肅省職業與成人教育協會聘為全省高職高專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組組長單位。

      汽車與筑機工程系現開設有汽車運用技術、汽車電子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汽車鈑金技術、汽車整形技術、工程機械運用與維護和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七個專業方向,在校生1080人。

      汽車與筑機工程系現擁有一支結構合理、思想和業務素質過硬的師資隊伍。現專任教師3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中級職稱12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教師6人,雙師型教師12人。

      汽車與筑機工程系建有汽車發動機拆裝與維修技術、汽車底盤拆裝與維修技術、汽車電器設備拆裝與維修技術、汽車電控技術、液壓技術、機械原理、工程機械構造、整車檢測等12個校內專業實訓室,設備資產600多萬元。2010年學院通過美聯信融資項目采購轎車整車8臺,工程機械2臺,總價值近100萬元。2011年底又成功申報300萬元的中央財政支持高等職業學校專業建設發展項目,目前學院已與美國SPX公司簽訂協議,合作建設汽車空調、汽車電子控制專項技術培訓室,擬新建汽車美容、汽車整形實訓室等。

      為進一步深化職業教育改革,適應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汽車與筑機工程系積極探索并開展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多證書制的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學院先后與奇瑞汽車集團、金川公司、陜西中大機械集團、上海大眾汽車甘肅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等近20多家企業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并與奇瑞集團正式簽訂了訂單式人才培養協議,從2012后半年開始招生奇瑞班。

      在對外技術服務方面,近年來也取得可喜的成績,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2003年以來,為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培訓汽車駕駛員1500余名;承擔全省汽車駕駛員技師社會化考評工作,培訓技師300多名;與省公路局、省運管局等合作舉辦全省公路養護機械使用與維修技術培訓、汽車駕駛教練員培訓等,培訓1000多人次。

      三、管理工程系

      2003年學院在原管理科的基礎上組建了管理工程系,現開設物流管理、會計、連鎖經營管理、旅游管理四個專業,在校生近1000人。

      管理工程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專兼職教師27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中級職稱12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者19人;雙師型教師21人。教師總體結構趨于合理、素質優良。

      目前我院已投資150余萬元新建了會計手工模擬實訓室、會計及物流信息管理實訓室、物流信息技術實訓室、物流沙盤實訓室、物流綜合實訓室、連鎖經營實訓室、順豐速運和華聯超市等生產型實踐基地,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訓條件善。同時,為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特點,強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本系在省內外建立了多個實習基地,如上海佳宇、順風速運、華聯集團、九州通藥業、宅急送物流公司、省運管局、省公路局、路橋總公司、三合同物流公司等,可供我系學生實習和就業。

      近年來所培養學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已在本省和全國20多個省區的數十家大型國有和私營企業就業。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前景十分看好。

      四、信息工程系

      信息工程系現開設有計算機網絡技術(網絡工程方向/通信工程方向)、交通安全與智能控制(物聯網方向/網絡安防方向)、計算機應用技術(動漫方向/圖形圖像處理方向)共三個專業六個辦學方向。現為省內高職院校中唯一一家H3C網絡學院,同時也是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考點、ACAA認證中心及省內Prometric(普爾文)認證考點。

      信息工程系現有教師26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助理講師6人,其他管理類人員5人。其中,20人具備雙師型教師資格。通過多年的實踐,我系已逐步建成了一支既能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學生進行實訓操作的具有較高水平的符合高職特色的師資隊伍。目前,有9位教師獲得了H3CNE(網絡工程師)證書,有3位教師獲得了H3CSE安全專項證書,4位教師具備H3CNE講師認證資格,3位教師具備ACAA教師認證資格。近幾年,信息工程系根據教學的需要,不斷加大校內實訓室及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力度。在校內建設了計算機組裝維護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網絡技術實訓室等四個專業實訓室。其中,綜合布線實訓室設備齊全,可同時滿足60人進行網絡配線架端接、通信跳線架端接、永久鏈路實訓、仿真墻實訓、網絡鏈路測試等實訓。網絡技術實訓室集路由交換、安全、語音、無線、視訊、存儲、監控為一體,可以同時容納120人的教學。另外,信息工程系與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三維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開元電子實業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蘭州分公司等多家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關系,完善了學校和企業合作共贏的長效機制。于此同時,師生獨立承接了網絡工程、通信工程、監控工程等項目的規劃設計、安裝施工、布線、機房調試、網絡調試等工作。學生以職業素養高、動手能力強、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踏實肯干而深受社會歡迎。

      五、基礎教學部

      基礎教學部主要承擔全院各系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應用文寫作、大學生文化修養、體育與健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全面負責全校學生的全國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AB級考試、《國家學生體質將康標準》實施工作。現有教職工38人,其中副教授14人,講師10人,助教以下職稱14人。是一支教學經驗豐富、教育理念先進、知識結構優化、學術水平較高的師資隊伍。下設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英語教研室、人文教研室、數學教研室、體育教研室、心理健康與就業指導教研室。各教研室各具特色,創造性地實施著全院各系的公共課教學任務及本部的專業教學任務,為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履行著自己的職責。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