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學歷層次: 高職
      • 學校性質: 高職高專
      • 主要專業:
      • 聯系方式:
      • 院校地址: 杭州下沙高教園東區學林街280號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院系介紹

      一、經濟貿易學院簡介

      經濟貿易學院設有工商企業管理(省特色專業建設點)、物流管理(無錫市示范專業)、市場營銷(院級重點建設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連鎖經營管理和營銷與策劃6個專業。

      該學院擁有一支職業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能積極參與行業、企業經營管理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70余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及講師49人,博士3人;在校學生1800余名;擁有1門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市級優秀課程和2門院級精品課程;該學院教學設備先進,擁有現代商業技術省級實訓基地、江蘇教育超市無錫商院店、愛迪爾珠寶無錫形象店等設備先進、設施完善的校內實訓基地。擁有紅豆集團、紅星家具集團等30余家穩定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

      該學院分別為紅豆集團訂單培養連鎖經營管理(服飾店長班),國際經濟與貿易(紅豆家紡班)專業人才、為深圳市愛迪爾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培養營銷與策劃(珠寶營銷班)專業人才,為上海蘭家化妝品有限公司培養連鎖經營管理(蘭家店長班)專業人才。每年為社會輸送數百名優秀畢業生,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深受社會各界好評。

      二、會計金融學院簡介

      會計金融學院設有會計、會計與審計、財務管理、投資與理財、會計與統計核算5個專業。培養適應市場經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財會、金融基本理論和崗位技能,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該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700余人,教職工49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13名、博士2名、碩士20名,教師中中高級以上職稱占70%以上;有5位教師擁有注冊會計師資格,13名教師擁有會計師職稱,雙師型教師達90%以上。

      該學院會計專業為院級重點建設專業;《財務會計》課程為無錫市精品課程,《財務管理》課程為無錫市優秀課程;《財務管理》教材被評為江蘇省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該學院一直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擁有現代商業技術省級實訓基地,同時依托行業、聯合企業建立了15家校外實訓基地,在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上取得很大成績。

      該學院專業設置貼近市場,擁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教學方法,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多年來,畢業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三、旅游管理學院簡介

      旅游管理系設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飪工藝與營養、西餐工藝4個專業,其中烹飪工藝與營養專業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0余人。

      該系通過培養和引進,努力建設了一支梯隊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整體實力強、富有創新精神、在全省同類院校中領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60余名,其中高級職稱14人,中級職稱21人,博士2人,碩士學位35人,烹飪大師3人,技師和高級技師23人,教師多次在全國、省市各類大賽中獲得獎項;1人為教育部高職高專餐旅與服務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擁有教育部十一五規劃立項教材2部,省級精品課程1門。

      該系是江蘇省三大服務類職業技能鑒定示范基地之一,多年來為社會培訓了大量高技能人才。擁有江蘇康輝旅行社無錫商院營業部;建有無錫靈山景區、中國旅行社、太湖國際會議中心、湖濱飯店等30多家產學研基地和上百家校外就業、實習實訓基地。多年來,該系依托迅速發展中的旅游大產業,培養出了一大批能適應現代旅游業發展、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旅游管理人才。歷屆畢業生社會適應能力強,專業技能水平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四、商務外語學院簡介

      商務外語系設有商務英語、商務日語、應用韓語3個專業。商務英語專業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商務英語》課程為學院精品課程。

      該系辦學條件優越,課程設置理念先進,師資力量雄厚,實訓設備齊全。現有專任教師75名,外籍教師5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9名碩士38名。多名教師先后在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等國進行過訪問學習。

      該系根據長三角地區就業市場的需求,構建和優化課程體系,培養的學生語言能力過硬,職業技能領先,具有較強的外語交際能力和商務操作綜合運用能力,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近三年來,畢業生的就業率均在98%以上。畢業生主要分布在長三角地區的商貿、物流、營銷、旅游、金融、機械、電子等涉外企事業單位從事商務外語的口筆譯、進出口貿易的報關員、商務單證員、跟單員、營銷師、導游服務、涉外文秘等工作,部分學生已成為工作單位的骨干。

      該系擁有專供外語學習使用的功能齊全的11個語音室和2個自主語言學習中心以及商務文秘實訓室、專業圖書資料室、英語廣播電臺等實訓場所,為學生提供集語言、商務和文化于一體的多功能商務外語專業學習環境。

      五、藝術設計學院簡介

      藝術設計系設有室內設計技術、建筑裝飾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廣告設計與制作、多媒體設計與制作、服裝設計6個專業,其中室內設計技術專業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

      藝術設計系現有學生 1200 余人, 專任教師37人,其中教授1人,高級工程師1人,副高職稱6人,碩士11人,擁有教育部高職高專藝術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聘請了國內知名教授和資深設計師擔任客座教授,形成了專兼結合、結構合理、教學技能突出的教學團隊。該系教學條件完備,擁有設備先進的室內設計、視覺媒體制作、服裝設計、材料與工藝等實訓室,并通過校企合作建立了各專業校內教、學、做一體化實訓基地,同時和知名設計企業建設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就業基地21個。

      該系教學理念先進,通過積極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教育模式,倡導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水平體現出就業率高、創業能力強、社會評價好的特點。

      六、信息工程學院簡介

      信息工程系下設電子商務(江蘇省首批特色專業)、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學院重點建設專業)、軟件技術(無錫市人才緊缺專業)和動漫設計與制作(無錫市人才緊缺專業)5個專業,專業設置圍繞社會和企業所需,強抓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并全程貫徹創業素質教育。

      該系擁有在校生1600余名,現有教職工70余名,其中研究員級高工1名,副教授等高級職稱人員17名,江蘇省教學名師1名,省青藍工程骨干教師培養對象2名,無錫市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名;并擁有一支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隊伍。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省級精品教材1部。

      工程骨干教師培養對象2名,無錫市中青年突出貢獻專家1名;并擁有一支來自企業一線的兼職教師隊伍。擁有國家精品課程1門,院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1部,省級精品教材1部。

      七、電子工程學院簡介

      電子工程系設有應用電子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樓宇智能化工程技術、微電子技術、嵌入式系統工程6個專業,其中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是江蘇省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是學院重點建設專業。

      該系已有四十多年的辦學歷史。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800余人,專任教師5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22人,博士4(含在讀),碩士29人,教育部高職高專電子信息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學術帶頭人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骨干教師2人。70%以上的專業教師具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資格。

      該系擁有1門江蘇省二類優秀課程、3門課程成為院級重點建設課程,2門江蘇省高校精品教材,近三年,教師主編或主審國家高職高專規劃教材20多本,參編教材近30本,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5人獲國家發明專利7項。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中,獲江蘇賽區二等獎3個。

      該系教學儀器設備先進,擁有單片機、通信技術、PLC20多個現代化的實訓室,與中國電信無錫分公司、小天鵝、TCL18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與清華同方聯手成立同方班,學生每年就業率達98%以上。

      八、機電工程學院簡介

      機電工程系設有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汽車運用技術、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等5個專業,其中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為學院重點建設專業。

      該系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400余人,擁有一支由教授、研究員級高工、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43人組成的專業教師隊伍;其中1人榮獲無錫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1人榮獲無錫2007教育年度人物評選之教育創新獎;擁有1個學院優秀教學團隊。70%以上的專業教師具有國家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等資格。

      該系建有2門院級精品課程,4門院級重點建設課程;近三年教師主編(審)全國高職高專規劃教材7部;主持或參與省級教學改革科研課題7項;江蘇省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4項;教師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在2007年江蘇省首屆職業教育創新大賽中, 獲二等獎2個、三等獎1個。

      該系教學儀器設備先進,擁有現代制造技術和汽車技術兩大實訓基地,24個實訓實驗室,23家校外實訓基地;學生每年就業率達98%以上。

      聯系我們 - 課程中心
        魯ICP備18049789號-7

      2020大學路版權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權所有

      警告: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